新华社天津5月7日电题:天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实民生“里子”
新华社记者白佳丽、宋瑞
“津门极望气蒙蒙,泛地浮天海势东”。
党的十八大以来,位于渤海之滨、海河之畔的天津,改革发展踏上新征程,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天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下功夫做实民生“里子”,让全面小康的成果更多惠及百姓,奏响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
精致乡村强“里子”
花甲之年的周克清,近来干劲十足,虽然身上落着泥灰,但脸上全是期待。
“这不就盼着我的民宿早点开门迎客,‘五一’假期赶不上了,‘十一’假期一定行!”她语气笃定。
入党34年的老党员带头开办民宿,是对乡愁温情的安放,也是对家乡发展的信心。
游人在天津市蓟州区西井峪村一座农家院内休憩(2020年8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周克清家住天津市宁河区板桥镇盆罐庄村,作为天津唯一一个以行业命名的村子,这里过去家家户户烧窑制陶,盆盆罐罐名扬京冀。但因固守传统思路发展,辛苦却收益不高的陶艺制作越来越无法吸引“新鲜血液”,百姓收入日渐微薄,村子不复活力。
“年轻人的心都飞走了,离开的人越来越多。时间一长,村道坑坑洼洼,水塘倒满垃圾,村子的发展势头越来越不足。”周克清说。
小康的路,是盼望的路。
盆罐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于方伍说,2014年,在政府支持下,坚守陶艺制作近40年的韩家窑传人韩克胜,开办了集陶艺生产、展览、体验、农家乐于一体的制陶工艺厂,产品远销国外,村里的剩余劳动力纷纷前来做工。
制陶成了盆罐庄村的文化名片。依托悠久的制陶工艺,吃、住、游产业链被打通,有人慕名来参观制陶过程,有食客来品尝特色美食。
2018年起,村里先后改造了道路、桥梁、上下水等基础设施。景色怡人的盆罐庄村已被纳入天津文化旅游示范村建设,板桥镇也成为天津市第四批特色小镇。
这是天津市蓟州区西井峪村一处农家院外景(2020年8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在天津,无数如盆罐庄村的故事正在发生。
被誉为“天津后花园”的蓟州区,近年来把旅游品质提升作为发展重点,在政府大力投资下,实施当地农家院的提升改造,一批“高颜值”精品民宿成为“网红”。
周云龙赶上了民宿火热发展的好时候,大学毕业后他回到蓟州区渔阳镇西井峪村创业,随着西井峪以“石头村”的名号走红,他的民宿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生意越来越好的背后,是因为政府不断加大投资,路面加宽了,管网入地了,‘石头村’变美了,老百姓的口袋才能鼓起来。”周云龙说。今年“五一”假期,周云龙的民宿爆满。天津市蓟州区假期接待的游客超过150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59亿元。
这是2021年1月17日拍摄的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一号泊位(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赵子硕 摄
生态赋能美“里子”
鱼翔浅底、鸥鹭齐飞,野趣盎然的生态图景在天津市西青区西西海生态湿地展开。
但两年前,这里连片的鱼塘里,绿藻大面积漂浮,氨氮、磷等污染物超标。“万余亩鱼塘紧邻着独流减河,大引大排的水产养殖模式,不仅污染了周边河道水质,还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天津市西青区水务局副局长赵洪平说。
去年3月,西青区投资2.56亿元,实施独流减河沿岸生态修复工程,引导传统水产养殖模式有序退出。
为了更大范围守护“一汪清水”,“九河下梢”的天津打响了“碧水保卫战”。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东碾坨嘴村党支部书记任兆勇同时担任着村级河长,负责京杭大运河天津西青段部分河岸巡查。“我每天都要来河岸看看,3年来拍下的照片能够清晰地看到大运河的变化。”
2020年9月10日,一群水鸟在西西海生态湿地休憩。新华社记者李然 摄
2015年,西青区开始对运河西青段进行综合治理,下重拳整改河两岸的“散乱污”企业。一时间,运河周边不少村子的村集体收入几近腰斩,有村民气冲冲地到政府讨说法。
“再难也得转变发展思路!”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副镇长李汝杰说,镇里一手抓“散乱污”企业整治,一手抓运河的生态治理,派专员给老百姓把生态发展的好处掰开了说,揉碎了讲。
2020年6月3日,这是京杭大运河天津西青段的一景。新华社记者宋瑞 摄
路子行不行,结果能证明。“水清了,鱼虾也多了。在优质环境的加成下,一批批好项目纷至沓来,老百姓也鼓掌叫好。”李汝杰说。
更大范围内,一道面积736平方公里的“绿带”在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间铺展。津城与滨城间的生态屏障,守护着市民的畅快呼吸,为后人留下了“绿色宝库”。
生态向好,越来越多的鸟儿“用翅膀投票”。今春以来,天津市北大港湿地、七里海湿地、团泊湿地、大黄堡湿地迎来超过50万只候鸟光临,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数量比往年大幅增加。
2020年11月12日,天鹅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栖息。新华社记者赵子硕 摄
“2021年,天津还将统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进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进一步增加空气优良天数,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温武瑞说。
民心工程暖“里子”
老有所养,是民生之依。在天津,养老服务有了智慧“大脑”。
透过天津市河西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平台的大屏幕,为老年人配备的“一键呼叫设备”“智能外呼机器人”“门磁设备”等运转情况一目了然。志愿者结对帮扶老人情况、哪个“老人家食堂”更受欢迎,都变成精准的数据,指导着养老服务更为贴心。
“利用数据,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互联网+’不再是老年人的负担。”天津市河西区委网信办主任尚凯说。
家住天津市河西区桃园街道的独居老人在体验居家养老服务的智能外呼系统(2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独居老人郑静慧比大多数老人更早地感受到科技的守护。去年一次身体突发不适时,她按下家中的“一键呼叫设备”紧急呼叫,被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寸土寸金的城区没有更多富余空间建设养老服务中心,天津部分区域利用行政事业单位、企业闲置载体、商品房配套公共设施等,统筹解决场地问题。“河西区计划最终形成半径0.7公里的‘15分钟服务圈’。”天津市河西区民政局局长李欣说。
这是2月9日拍摄的天津市河西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平台。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截至2019年底,天津市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市人口比例已超过24%。高龄化、空巢化、家庭小型化多因素叠加,考验着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今年初《天津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实施,成为养老服务的又一保障。
孩子们也在这座城市幸福成长。
截至去年底,天津市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2.4万个,2020年学前3年毛入园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等指标均已超过国家要求;为更好地满足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天津市鼓励用人单位兴办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公办、民办幼儿园开设托班。
民心工程暖民心。
2017年,天津市启动市区三年大面积棚户区改造工程,6.24万户居民搬离棚户区;去年再次把“按计划推进市区零散棚户区改造”列为20项民心工程之一;老旧小区改造不断推进,消防、电梯、燃气、二次供水等问题相继得到解决。
天津,正以全新的姿态,踔厉奋发开启新征程。
这是3月16日拍摄的天津市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责任编辑:赵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