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海峡见闻>见多识广
分享

出自《故宫知时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

古人说“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凉为冷之始,寒为冷之极。寒是冷的极致,而大寒又是寒的极限。所以从字面上看,大寒应该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

不过,如果单纯以气温来衡量,小寒、大寒两个相比,却是小寒略胜一筹。但毕竟它们俩相差无几,人们还是一视同仁地将小寒大寒统称为隆冬。

唐代诗人元稹曾经写过一组吟咏二十四节气的诗,其中《大寒》一首写道:“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李宏图 雪景

李宏图 雪景

冬日可爱,夏日可畏。冬日里能够出门晒晒太阳,其实是更低碳也更健康的取暖方式。记得小时候,乡下的老人们抄着手坐着小板凳,在墙根下晒太阳唠家常,大黄狗趴在地上边晒太阳边旁听。只要没有风,并不觉得这是隆冬。

从前在人们眼中,如果大寒不够寒,不仅殃及春耕春播,还会影响到夏收夏种,甚至还是伏旱的罪魁祸首。

大寒不翻风,冷到五月中。

大寒不冻,冷到芒种。

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

这些“老话儿”,使人们心无怨念地忍受着隆冬的严寒。生怕天气没有冷透,来年可能遭遇冷夏、倒春寒,年景就没有了指望。

《左传·昭公四年》:“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理想的气候是:冬天不要太暖,别是暖冬;夏天不要太凉,别是凉夏。春天可以有风,但最好不是凛冽寒风;秋天可以有雨,但最好不是拖泥带水的连绵阴雨。

人们在隆冬时节,并未贪图晴暖,而是着眼于气候与农事,“大寒寒白,来年碗呷白”,只有大寒时节既寒又白,来年碗里才能有白米饭。

在古代,腊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将一年的时间简称为“岁时伏腊”,岁时代表四季,伏腊是伏日和腊日。伏日,是最热的时节,人们需要避藏;腊日是最冷的时节,人们需要振奋。

汉代,腊日大致是在大寒和立春节气之间。到了南北朝时期,腊日的日期,被确定为腊月初八,大家渐渐地将其简称为“腊八”。过了腊八就是年。

汉代的腊日祭祀是用羊,“岁时伏腊,烹羊炰羔”。以羊代表阳气之阳,也代表吉祥之祥。人们希望以行为改变时运,也为自己的口腹之欲找寻适当的节令理由。无论是汉代时的烹羊,还是宋代后的喝粥,腊日风俗都有着温暖而欢乐的主题。

因为常日之平淡,人们才更珍惜、更期盼节日之精彩。

隔一段时间,前面就有一个节日,使人们总有一种心念去眺望、去等待。过完一个节日,总有很多话题可以讲述,很多故事可以回味。

节日,教会人们向往有惊喜、会感恩、可畅怀的生活。

大寒一候“鸡始乳”: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家里的母鸡开始孵小鸡了。

大寒二候“征鸟厉疾”:冰天雪地的大寒时节,鹰隼之类的掠食者也常常忍饥挨饿,一旦发现猎物就迅猛地俯冲、扑食,可谓隆冬“杀气盛极”的现场直播。

大寒三候“水泽腹坚”:古人说,立冬之时的“冻”只在最浅表,如同冰冻在肤;大寒之时的“冻”是在最深处,如同冰冻入腹。腹有坚冰气自寒,“水泽腹坚”是更具底蕴的寒冷。

责任编辑:肖舒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见多识广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吃货爱非遗:天猫双十一闽菜代表佛跳墙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