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海峡见闻>见多识广
分享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

二月二为何绕不过太阳糕?

极有意思的是,谈起二月二,总绕不过一枚太阳糕。如今,稻香村等众多糕点铺仍有售卖。这太阳糕其实也没什么稀奇,无非就是江米为皮,枣泥为馅,近些年来,也有些个新花样出来。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习俗汇总 二月二理发需要带身份证吗?龙抬头是什么?(3)

太阳糕

但其必不可少的是,外皮要用红曲水印一只雄鸡作昂首挺立状,或是简单几笔画上金光灿烂的太阳。这似乎在隐隐说明二月二和太阳存在着某种联系。

太阳糕,又称太阳鸡糕,是二月二的节令小食,《燕京岁时记》道:“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

看来,二月二吃太阳糕是自清代以来便有的习俗了。但或许我们更应该注意到,当时明确的时间节点是二月初一,而非二月初二。话及此,我们就不得不说起早年间北方的另外一个重要节日了,也就是后被并入到二月二当中的中和节。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习俗汇总 二月二理发需要带身份证吗?龙抬头是什么?(3)

中和节是唐代为着鼓励农事而设立的节日,“中也者,天地之交泰,和也者,象德化之优柔”,在这样一个吉时设立嘉节,自然是寓意稼穑允修,万物生长。

太阳被当做生命之源,将光明洒向大地,覃生育,助生发,于农事来说,便是根本,中和节由此被看作太阳的诞辰。人们在当天作太阳糕贡之,以祈求五谷丰登,穰穰满家。

古时,人们认为太阳的升落与神鸟有关。一说金鸡唤日,一说金乌载日,如《山海经》便记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神树便是验证。

因遥远神秘,青铜神树还被《盗墓笔记》当做原型,创造出秦岭神树,并敷衍初一段奇幻的冒险经历出来。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习俗汇总 二月二理发需要带身份证吗?龙抬头是什么?(3)

青铜古树上的神鸟

在后世的发展中,中和节的光环渐渐褪去,以至于被纳入到二月二当中去,以太阳的光明成就了二月二节的祥瑞地位。于是,我们直到今天仍能感知到二月二当中与太阳有关的文化意蕴,食太阳糕便是其中的一例。

先迎富,后有龙抬头

不惟中和节,二月二还吸收了社日、惊蛰和春分等岁时的部分内容。至于二月二为何能有这般魔力,有学者分析,主要还是日子选的对。

中国自古便有以重日为节的习惯,比如三月三上巳节、五月五端午节、六月六天贶节、七月七七夕节、九月九重阳节。到了二月份,二月初一的余音绵延到第二日,加之第二日本身便有着一些固定的活动,于是二月二一支独大,成为广为人知的节日。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习俗汇总 二月二理发需要带身份证吗?龙抬头是什么?(3)

迎富

起初,二月二是一个以游玩赏乐为主调的节日,人们踏青游春,挑菜宴饮,最重要的,还是要迎富。“秦俗以二月二日,携鼓乐郊外,朝往暮回,谓之迎富。”中国的岁时体系前后相接,衔连自然,循环且圆满,正月里送完穷,二月初便举行迎富之举。

按照周易所说,阴阳交替是个动态的过程。立春以后,阳气萌动,二月始,阳气盛于阴气,生命在淑气的催促下,结束休眠,正式进入生长期。人们顺应自然变化,选择在万物生长之际,开始新一轮的祈愿与祝福,这不就是最朴素的天人合一么?

二月二,这一日预示着人与时令完成了首次的至上融合。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习俗汇总 二月二理发需要带身份证吗?龙抬头是什么?(3)

打囤

到了元代,民间明确有了二月二当天龙要抬头的说法。一时间,关于二月二与龙的联系多了起来。人们起早把水缸接满水,并沿途撒石灰引龙回家,闺阁之中也不许穿针引线,以免误伤了龙眼睛。

直到现在,人们依旧延用此俗。天津汉沽一带,二月二当天,家家户户争相起早,一路上敲锣打鼓,从村外的小河引龙回来,边走边高呼。当地人称,小龙犯懒也会打瞌睡,边走边喊是要为帮小龙赶走瞌睡虫,保证接回家的是条勤快的龙。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习俗汇总 二月二理发需要带身份证吗?龙抬头是什么?(3)

郑王义绘,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豺虎画代表作

浙西南早年间时常大旱,吞云吐雨的龙更是当地人极为推崇的神物。社公庙、宗祠当中常见龙吐水画像。二月二节更是当地的大事。据当地的耄耋老人说,二月二当天,村落里事事紧张,时时小心,生怕冒犯了神龙。在这天,水只能进家,不许外泼、当天的水不仅仅是水,还是丰收的年成,必须格外对待。

责任编辑:杨林宇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见多识广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