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海峡见闻>见多识广
分享

今日冬至!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时节,民间俗称“进九”。古语有云:“冬至大如年”,在古人心中,冬至的地位不亚于新年。它是农历中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意味着这一年将要结束。

古人认为,从冬至起每数九天算一个“九”,数到九个“九”,共计八十一天后春天便翩然而至。

冬至时间几月几日几时几分?

①今天18时02分,迎来冬至,数九寒天开始;②这天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2月21日18时02分将迎来“冬至”节气,从这一天起,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时节,民间俗称“进九”。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为“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与相对应的“夏至”相反,“冬至”这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古称“日短”或“日短至”。“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慢慢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逐步变长,夜晚渐渐缩短。

冬至起源由来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冬至之后什么时候最冷?

③从这天开始,我国各地气候都将进入最寒冷的阶段,到“三九”前后,天气最冷;

所谓“冷在三九、四九”,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寒冷是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天文意义上的气候特点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是因为冬至这天北半球虽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但是,这并不是最冷的时候,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能够储存热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积热”。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此时如果有冷空气的影响,天气就更为寒冷。待到过了这个“冷锋”之后,天气就会渐渐变暖。

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冬至,标志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数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暖日期的方法。民谚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数九是从冬至逢壬日开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一般“三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当数到九个“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万物生机盎然,是春耕的时候了。数九方法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有历史,乏记载,至于起源何时,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是古人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态反映和天气征兆的经验总结。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与冬至逢壬日“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春深日暖”相对应的只有我国部分地区,并非全国各地都如此。在历史发展中,各地的人们也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景象特征、农事物候及风俗习惯,编排出了各种数九九的谚语、歌谣和顺口溜。“数九歌”在南北各地都有,不过歌词版本略有不同。

各地气温

在天文意义的气候特点上,冬至日的白昼虽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前不会很冷,因地表尚有"积热",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天文意义上的气候特点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

冬至这天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而南方大部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东北大地千里冰封,琼装玉琢;黄淮地区常常是银装素裹;江南地区冬作物仍继续生长;而冬至这天华南沿海的平均气温通常在10℃以上。

责任编辑:肖舒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见多识广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