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海峡见闻>见多识广
分享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桃花红,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鸣:黄鹂叫鸣。

三候,鹰化为鸠:鹰开始悄悄地躲起来繁育后代,而原本蛰伏的鸠开始鸣叫求偶,古人没有看到鹰,而周围的鸠好像一下子多起来,他们就误以为是鹰变成了鸠。

今日惊蛰:三分之一国土破冰

今天(3月5日)进入惊蛰节气,“一雷惊蛰始”,此时天气回暖,万物萌动,雷鸣也越来越多。今年的天气也非常应景,这两天,江南、华南正在经历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多地可能出现雷电。“春雷响,万物长。”

从气候数据看,惊蛰节气期间,我国各地回暖幅度较大,最低气温0℃线推进到北京至陕西中南部一带,至此,我国南方地区以及河南、山东、山西南部、陕西中南部、河北中南部、北京、天津等地部分地区进入“全面破冰区”。

大城市中,北京、天津、兰州、石家庄的最低气温通常在惊蛰节气期间跨过0℃线,开启全面破冰之路。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介绍,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又恰逢“九九”,这一时节,多地全天气温回升到0℃以上,意味着大地融化,天气变暖,万物复苏。

惊蛰又名“启蛰” 为啥改名?

惊蛰,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一般在公历3月5日或6日。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在历史上,惊蛰还有一个称呼,叫“启蛰”。《夏小正》里的文字印证了这一点:“正月启蛰”。

汉代,汉景帝的名字是“刘启”,当时为了避讳,就把“启蛰”改为惊蛰,意思相近。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被置换;“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时间不断向前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不再需要避讳,人们又重新使用“启蛰”的名称。只不过,后来唐代《大衍历》再次采用了“惊蛰”的名称,沿用至今。

原本动物在入冬后藏进土中、地下,叫做“蛰”,顾名思义,“惊蛰”即天上春雷隐隐,惊醒了蛰伏的动物,也提醒人们,即将进入春耕时节。谚语“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综合媒体报道)

责任编辑:肖舒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见多识广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巴拿马总统:巴拿马运河永远属于巴拿马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