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海峡见闻>见多识广
分享

成语退避三舍意思是主动退让,含贬义,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在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那么三舍到底有多远呢?下面带来蚂蚁庄园3月29日答案介绍。

成语退避三舍中三舍到底有多远 蚂蚁庄园3月29日正确答案

成语退避三舍中三舍到底有多远?

正确答案:九十里

解析: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

延伸阅读:退避三舍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重耳逃出晋国开始了将近二十年的流亡生涯。他一路先后流亡翟、卫、齐、曹、宋、郑等国,除了少数几个国家之外,大部分诸侯国都不怎么待见这位晋国的流亡公子。

后来重耳来到了当时最强盛的楚国。在此他受到了非常隆重的接待,楚成王甚至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重耳。这让当时落魄流亡了十几年的重耳受宠若惊,在一次宴会上,楚成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如果重耳回到晋国继承君位,会如何报答自己。重耳回答说“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今后如果万一我们在沙场兵戎相见,我将为您退避三舍。”这就是退避三舍的由来。

当时楚国的大将子玉听到了重耳的话,他认为重耳出言不逊,我们楚国如此礼遇你,你却想着怎么和我们打仗的事。于是他请求楚成王杀了重耳,结果被楚成王拒绝。

公元前636年,流亡在外将近二十年的重耳回到了晋国,登上国君之位,他就是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回到之后的晋文公励精图治,又遵循齐桓公的“尊王攘夷”的老路寻求称霸中原,由此引发了与楚国的矛盾。

虽然晋文公很注意不直接与楚国发生冲突,但是背后的小动作也从来没有停过。由于晋楚两国都志在中原,那么矛盾就不可避免。双方最终在公元前632年走到了兵戎相见的一步,在开战之前,面对咄咄逼人的楚军,晋文公以兑现承诺为由,让晋军从陶丘主动后撤九十里(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所以退避三舍就是退兵九十里)。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责任编辑:杨林宇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见多识广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险!天降枯枝 汽车引擎盖被砸出个坑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