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IT科技>科技前沿
分享

北京时间1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许晓东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一个具有朊病毒特性的病毒表达因子(A viral expression factor behaves as a prion)”的研究论文。这标志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朊病毒、特别是病毒朊病毒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许晓东副教授说,朊病毒最初是在动物中发现的一类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这种蛋白发生错误折叠后能在动物间传染,导致动物神经系统的疾病。上世纪引起人们极大恐慌的疯牛病就是一种朊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这类蛋白能对抗对高温和其他化学试剂的灭活,所以在临床上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性病原。1997年美国生化学家斯坦利·普鲁西纳因发现朊病毒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与最初发现这类蛋白时的认知不同,后来发现的此类蛋白并不都有致病性,有些朊病毒还能帮助人们抵抗病毒的感染。这类不致病的朊病毒不仅存在于动物中,在真菌中也有发现。由于看到了朊病毒温情的一面,科学家们就推测,朊病毒应该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中。但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科学家也没有建立简便易行的办法搜寻朊病毒,几十年间发现的朊病毒寥寥无几。

201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苏珊·林奎斯特院士课题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报道了第一个在植物中发现的朊病毒。紧接着的2017年,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在《科学》杂志上报道了第一个在细菌中发现的朊病毒,他们认为朊病毒在23亿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

此时此刻的结果似乎很完美了,动物、植物、微生物中都发现了朊病毒的踪影。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他们能广泛引起动植物的疾病,如人类的天花、麻疹、流感、艾滋病等等。那么,有别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病毒到底能不能产生朊病毒呢?这引起了许晓东的思考,他和研究生南昊在研究昆虫病毒时发现,病毒的一个蛋白具有非常明显的朊病毒特性,并且这种特性能控制病毒在细胞中是立刻繁殖还是暂时按兵不动。这种有趣的现象可能是病毒对抗昆虫的一种策略。

此间专家认为,病毒中朊病毒的发现,使科学界中朊病毒广泛存在的假说最终得到了确证。

许晓东表示,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痴呆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个医学难题的一个原因就是病因不清。令人振奋的是,科学家们发现了老年痴呆病与病毒的感染相关。许晓东课题组根据这些研究基础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既然病毒可以产生朊病毒,那么老年痴呆病就有可能是病毒的朊病毒引发的神经系统疾病。如果这个假设一旦证实,那么,老年痴呆病的防治就有了希望。

原标题:我国首次在病毒中发现朊病毒 或将为防治老年痴呆提供思路

责任编辑:肖舒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科技前沿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