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IT科技>科技前沿
分享

近日,有外媒指出,在过去35年,软件行业发生了一些重大转变。其中之一便是,越来越多的软件应用程序,已构建了基于无代码原则的平台,软件业的未来将是属于无代码平台的。

那么,代码在软件编写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什么是无代码平台?软件编写是否真的可以做到无代码?无代码软件的优势有哪些?它是否代表了软件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带着上述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业内相关专家。

代码是软件的“物理”载体

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现代信息系统的出现、发展与广泛应用则是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及对抗技术研究所所长闫怀志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所谓现代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与网络通信硬件、软件、信息资源、用户和规章制度所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软件是现代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软件是指与计算机系统操作有关的计算机程序、规程、规则,以及相关的文件、文档及数据。软件在运行时,会向计算机或其他设备提供运算指令或程序集合,用以处理信息,并以文档形式来描述程序功能需求以及如何操作和使用程序。

一般认为,程序就是软件代码,它是由常被戏称为“程序猿”的编程人员,利用开发工具所支持的语言,编写出来的源文件。软件代码通常是一组有序的数字或字母,它们是代表客观实体及其属性的符号。

一个软件的生成,首先要从软件的设计需求出发,然后进行软件功能设计,制定软件系统整体架构、划分功能模块、确定各模块的实现算法,再通过编写具体的代码,最终形成相应的软件。

“也就是说,代码是软件业务功能及逻辑结构的‘物理’载体,是软件运行进而实现其预定功能的基础实体。”闫怀志介绍道,一般而言,人们常见的代码就是用编程语言写好的、可用记事本打开的多行英文文本,即源代码。这种源代码,是由编程人员采用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写出来的“原始”代码。

除脚本语言源代码外,大部分源代码无法在计算机上被直接运行,通常能在计算机上直接运行的都是可执行程序。从源代码转化为可执行程序,这一转变需要经过预编译、编译、汇编、链接等多个步骤。

闫怀志解释道,之所以要经过这一转变,是因为源代码本身并不能被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所识别,需要通过编译程序将其进行“翻译”,生成以汇编语言表示的、可被中央处理器识别的二进制代码,即目标代码。而目标代码又需要通过链接后方可执行,这种经过链接后的二进制代码被称为可执行代码,可在计算机上被直接运行。

责任编辑:杨林宇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科技前沿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