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IT科技>科技前沿
分享

2月22日,由华为和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澎湃新闻联合主办的“互联共荣”论坛在上海卓美亚酒店举行。

来自中国、马来西亚、西班牙、泰国、匈牙利、葡萄牙以及多个国际组织的高级官员、行业监管机构负责人以及智库学者等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形式参与论坛,共同探索数字技术如何助力可持续发展,共建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来自50多个国家超过1000位嘉宾线上参会。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董事陈黎芳女士在论坛上做了题为《相信技术的力量》主题发言。

她表示,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巨大变革和进步,都是建立在科技的突破与发展基础之上的。但今天,科技被涂上了太多情感、政治的色彩,甚至被妖魔化。造成一部分人会因为恐惧,因为不信任,转而不再相信科技的力量,甚至利用各种力量和手段,去阻止科技的发展。

“如果一方面声称技术很重要,一方面又通过意识形态来阻碍技术发展,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分裂、混乱、退步。”

她呼吁,我们需要达成的共识是:充分相信并发挥技术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发言全文如下:

刚刚过去的2020,带给我们的感受是非常复杂的,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生活经验部分失效,曾经深信不疑的价值判断也产生了偏离。而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人类社会达成“共识”之艰难、之挑战。大到封国封城的政策,小至带不带口罩的选择,我们仿佛一直处于争论、冲突和矛盾之中。

今天我们讨论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里面包含17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我认为,要推动这17项目标的实现,科技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要能充分发挥出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量,我们需要做到两点。

第一、我们首先达成“真正的共识”--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引擎。

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巨大变革和进步,都是建立在科技的突破与发展基础之上的。但今天,科技被涂上了太多情感、政治的色彩,甚至被妖魔化。造成一部分人会因为恐惧,因为不信任,转而不再相信科技的力量,甚至利用各种力量和手段,去阻止科技的发展。

我看到最近有一个报告里有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一个受中国主导的数字化平台非常重要,并且美国又不能有效应对其中的威胁,这个数字化平台对于美国而言就是“高度危险”的。5G就是这样一个“高度危险”的平台。”

5G具有大带宽、低时延、广联接的特性,是一项促进传统行业升级转型、造福整个人类的科技,也是一项标准化的技术。随着5G网络在各国、各行各业的部署,消费者开始享受到了5G所带来的极致体验,越来越多的行业,如港口、矿山、交通等已经开始通过5G来提升作业效率。这样的技术,危险在哪里?我看不出来。

如果一方面声称技术很重要,一方面又通过意识形态来阻碍技术发展,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分裂、混乱、退步。

因此,我们需要达成的共识是:充分相信并发挥技术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当然,技术也在存在被滥用的风险,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从工业革命开始,人们就在建立各种规则,对技术应用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治理。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各种技术的发展跨越了国界,人类福祉极大提升,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管理。今天,我们已经进入数字时代,网络安全、隐私保护、可信AI等各种数字治理规则也正在推出或酝酿之中,我们对技术的发展应该更有信心、更加开放。

第二、采取坚决的行动,让科技真正发挥效力,创造更大价值。

达成一种共识很难,否定一种技术却很简单。相信科技的力量,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从小做起”。在这里我想引用产品开发中的一个概念“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简可行产品。它原本指的是,凭借有限资源造出满足设计核心概念的产品,在面向市场的用户的过程中,再不断迭代,不断完善。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人们在科技发展上完全达成共识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那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现有认知和资源的基础之上,坚定不移地往前走,遇水搭桥,逢山开路,一点点解决问题,不断迭代完善,而非制造对立。

对华为来说,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技术进步的支持者和践行者。我们相信,科技的最终指向是全体人类的福祉,数字技术可以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此,我也和大家分享几个案例。

华为智能光伏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60多个国家,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8亿吨,相当于种植了2亿多棵树。以埃塞尔比亚为例,华为帮助客户部署400+太阳能站点,每年减少碳排放2850吨。在中国的宁夏和山东,全球最大的单体“农光”、“渔光”互补电站成为当地环保产业新亮点。

另外,华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启动为期三年的 Open Schools项目合作,将在埃及、埃塞俄比亚、加纳三个国家帮助学校提升数字技能和开展线上教学。

这些案例背后,每一个联接的产生,每一克碳排放的减少,每一瓦特电力的节省,所有细小的改善背后,都是技术一点一滴的进步,这就是技术带给世界的价值。

转载请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庄婷婷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科技前沿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饿了么联合和番丼饭等10家品牌为外卖骑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