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调查统计,中国人平均每天休闲2.55小时,1/3时间在玩手机。如果你爱手机阅读,那你的时间已经远远高过这时长。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现代化的人类往往更加依赖手机,人们在等车、做地铁、吃饭等一切日常空余时间都会不自觉的掏出手机玩弄一番,“低头族”已成为现代发展的一种趋势,过度使用手机务必会影响到我们的视力,然而手机护眼模式的出现仿佛为我们带来了一道救赎之光。
了解蓝光
要说手机对人眼的危害,“蓝光”可以说是罪魁祸首了。蓝光可不是字面意思上蓝颜色的光这么简单,短波蓝光是波长处于400nm-480nm之间具有相对较高能量的光线。紫外线在穿过我们普通眼睛角膜时通常会被吸收,而这种高能短波却能够穿透我们的眼睛达到视网膜底部,直接对眼部神经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波长示意图(400nm-480nm为蓝光)
网络上对蓝光危害的描述层次不穷,如:蓝光可激发褐色色素,使皮肤产生黄斑、雀斑的原因之一,它可引发视觉模糊,导致视觉疲惫,引起VDT综合征,还能够一直褪黑素的分泌,阻碍睡眠和做梦,破坏人体昼夜节奏,使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夜晚越玩手机越不想睡觉的一个因素。那到底如何预防蓝光呢?
蓝光的危害(图片引自新浪博客)
如何解决蓝光问题
目前对蓝光的主流的解决方案有两个,一是物理防蓝光,也就是贴所谓的“防蓝光”钢化膜,二就是使用护眼模式手机,也就是软件防蓝光。各大网上购物商城也均有各种品牌的防蓝光钢化膜销售,价格区间在10到60元不等,是一般手机膜的2~3倍,万能的淘宝上这种防蓝光的手机膜种类就更多了,更是清一色打着“三倍抗蓝光”的口号。
淘宝购物商城出售的抗蓝光钢化膜页面
手机护眼模式正在普及
为了进一步降低蓝光对人体带来的危害,最近一两年各大手机厂商开始推出带有护眼模式的手机,同样有两个种方式,一主要是通过特定的软件算法,降低屏幕色温及亮度,可以让屏幕发出的蓝光减少。由于现有LED显示屏多采用RGB三色像素,当蓝光减少时,红色和绿色的光谱融合后会呈现一种趋近于黄色的色彩,这也就是为什么软件去蓝光的屏幕都显得发黄的原因。
手机护眼模式(图片引自小米官网)
第二种降低蓝光的方式是采用调整LED背光源的蓝光波长,通过微调LED背光源将蓝光峰值波长从450nm变为460nm,从而大大减少蓝光对眼睛的损害。此办法可以过滤掉85%的蓝光,使得屏幕不会发黄,不过鉴于成本的原因,这种手段目前还不普及。所以目前手机上的护眼模式多是软件算法减少蓝光,来形成柔和的黄光屏幕模式。
iPhone在iOS 9.3发布后,加入了名为Night Shift的模式,不仅可以调整色温还能够自定义护眼功能的开启时间。我们就拿iPhone为例,,在设置中打开Night Shift后,手机的屏幕就会变成偏暖(黄)的颜色。
Night Shift模式
来自好奇实验室的测试结果显示屏幕所产生的蓝光果然明显的下降了。实验证明蓝光危害与光源种类无关,与色温有关;照度恒定,色温越高,蓝光危害效能越大。
蓝光值检测结果(图片引自好奇实验室)
虽然大家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长,很多手机厂商也打起来护眼模式的卖点,最近不少新机都具备了专业的护眼模式,方法也是通过智能调节背景亮度和色温来有效的减少屏幕蓝光辐射。 结果上来看,通过护眼模式的调节可以有效过滤蓝光的产生,但现阶段并没有任何一项产品或技术能够完全抑制蓝光的产生。
根据我国的国标,低危险级是辐亮度小于10000W/m2/sr。无危险是100W/m2/sr。而手机、平板的辐亮度均在1W/m2/sr以下。所以电子产品产生的蓝光危害基本没有,护眼模式更多是缓和光线对眼睛的刺激,让你在夜间不会玩手机太晃眼。
但是任何事物都需要把握一个“度”,适度使用手机益脑,沉迷手机则会伤身,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责任编辑:海凡
- 手机放兜里,充电口该朝上还是朝下?这事也有讲究!2017-11-01
- 过马路玩手机也要罚款?美国檀香山市开始执行新规2017-10-26
- 刷“码上行”乘福州地铁 今起享受票价5折优惠2017-10-23
- 河南南阳华龙高级中学办“手机销毁大会” 当地教育部门回应2017-10-13
- 厦门海关在福建自贸试验区首创“银关保”担保模式2017-10-11
- 微软WP负责人承认Windows手机失败 选择放弃2017-10-09
- 联盟号火箭能力不如IPhone? 俄驻英大使馆:请坐着IPhone去太空2017-10-09
- “手机式出游”时代来临 西湖景区4G流量增长207%2017-10-09
- 全球首例!HMD:诺基亚手机都能升级安卓9.0系统2017-09-30
- 苹果中国宣布大招:全新隐私保护 国人这下放心了2017-09-28
- 最新科技数码 频道推荐
-
被国产手机打趴!三星手机在国内市场份额狂降2017-11-14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