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IT科技>科技数码
分享

从一些健康类应用软件到可穿戴设备,我们生活中确实多了许多工具来搜集数据并优化我们的行为。

然而,被称为“研磨机”的一群人正在将技术进一步整合,这些电子人正在从身体修复到植入物体来推动技术和肉体的结合,今天来给大家介绍八个已经初现成效的电子人。

有人通过这八种方式让自己变成了机器人

· 血液检查植入物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洛桑研究人员(EPFL)开发了一种植入式设备,希望将来可以用作个人血液检测实验。

植入物使用五个传感器,配备无线电发射机和基本电力系统。每个传感器都涂上一种特定酶,植入物通过外部电池补片通过患者的皮肤进行再充电。

一旦分析了血液工作,植入体通过蓝牙传输数据,然后通过蜂窝网络将该信息发送给医生进行进一步分析。

该设备仍处于原型阶段,EPFL 研究人员认为该设备将在未来几年可以投入市场。

有人通过这八种方式让自己变成了机器人

· 听力颜色

这款产品以前柏林君介绍过。

艺术家尼尔·哈比森(Neil Harbisson)出生时就完全失去了感知色彩的能力,Harbisson 和他的团队开发出能够使用简单的头戴式扩展摄像机将颜色转换为振动的软件。

最初,哈比森把这个笨重的硬件放在一个背包里,只是戴着一双耳机来听颜色。后来,他直接将这个天线用手术插入了枕骨。

他所感知到的颜色现在可以通过骨传导而变化,枕骨在其头骨周围可以反射这种感觉。哈比森因此而被允许在他的护照照片上戴这款设备。

有人通过这八种方式让自己变成了机器人

· 眼植入 EyeBorg

Eyeborg 项目是加拿大导演罗布·斯彭斯的心血结晶。

他通过与设计假肢照相机和电子眼外壳的 Phil Bowel 合作,完成了这一项目。一个专门从事射频无线设计的公司的 RF 工程师团队和 RF Links 为该项目创建了一台微型相机和射频发射器。

接下来,团队希望创建一个“眼罩”,看起来像一个真正的眼睛,而不是一个终结者风格的模型。

有人通过这八种方式让自己变成了机器人

· 罗盘

来自 Cyborg Nest 的 North Sense 是一种“超感知”模型,一旦将该装置连接到上胸部,当佩戴者面向磁北方时,设备就会轻轻振动。

这个基本功能是否可以被罗盘或手机应用程序所取代?简单地说,是的。然而,像上述植入项目一样,这种通过身体感知的功能更能让人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能力。

起初,这种柔和的振动可能会有点刺耳,但是一旦你习惯了这个反应,就会潜意识地理解并运用这个数据。

Cyborg Nest 目前正在设计与全景音视频传感相似的技术,这将使人能像摄影机一样在任何时候获悉周边发生的事情。

有人通过这八种方式让自己变成了机器人

· 生物磁铁

这个技术是最受欢迎的植入项目之一,通常会将盘形或体积较大的圆柱形磁体植入身体,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交互和感知其环境的替代方式。

我们都知道,当磁铁遇到磁场时,它会发生反应。一旦插入皮肤(理想情况下是沿着指尖或手掌),这些轻微的反应会刺激触觉神经末梢。

你可以在你的指尖上向妹子炫技,可以表演一些让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魔术。但是,你可能要注意的是不要干扰电子设备。

有人通过这八种方式让自己变成了机器人

· NFC

手机的 NFC 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并且被广泛运用。想象一下你自己拥有 NFC 功能呢?

大多数人选择将这些植入物放置在手背上,直接位于拇指和食指之间,或沿着手腕。一旦植入,这些芯片可以替代许多密钥和密码,能够开门、启动车辆,甚至可以登录计算机和智能设备。

有人通过这八种方式让自己变成了机器人

· “空调”

2013年,Tim Cannon 在没有专业医疗援助的情况下,在他的手臂上植入了一个电子设备 Circadia 。

庞大的植入物在他的前臂明显地突出着。目前,Circadia 只能测量 Tim 的体温。然而,他最终想实现的目标是希望植入物能调整和监控他的体温。不过目前看来,体温计和空调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倒是不需要花费这么大的代价。

有人通过这八种方式让自己变成了机器人

· 生物发光

一种完全不需要解释的植入。

一种很纯粹地追求酷的行为,让身体变成跑马灯或者 LED 屏幕。

有人通过这八种方式让自己变成了机器人

我知道有很多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增强自己的能力,毕竟每个人只能活一次,总得想尽办法来让自己酷一点。

不过,目前来看,这些项目还是有许多潜在的风险。简单的一例,你可能过不了安检坐不了飞机。

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正在来临,皮肤开孔的那一刻,你就已经不是人了,你的学名叫“Cyborg”。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海凡

最新科技数码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