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IT科技>科技数码
分享

《木兰诗》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两句是描写花木兰发型妆型的,花黄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饰,为了凸出高贵的身份,有时候还会加入花钿”,那么,花黄是指什么?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

《木兰诗》对镜帖花黄的花黄是指什么

蚂蚁庄园3月24日答案: 额头上黄色的饰物。

木兰诗对镜帖花黄的花黄是指什么 蚂蚁庄园3月24日正确答案

解析:依据《木兰诗》中那句“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古时“贴花黄”就是在额间涂上黄色,“贴花黄”不足以显示高贵的身份,古人还会加入“花钿”。

花黄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饰。用黄粉画或用金黄色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贴在额上,或在额上涂点黄色。这种化妆方式起自秦代,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始成为流行的妇女面饰。

花黄也称花子,是古代妇女脸部的一种女性额饰,又称额黄、鹅黄、鸭黄、约黄等。它是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

因所贴部位及饰物质、色状不同,又有“折枝花子”、“花油花子”、“花胜”、“罗胜”、“花靥”、“眉翠”、“翠钿”、“金钿”等名目。与花黄相近的额饰还有花钿。

花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标志性妆饰,额黄妆也是南北朝时期最为流行、最有特色的妆容。虽说额头上涂满黄色可能不太符合现代的审美,但这可是当时的人们从佛像上获得的启发哦。

当时的佛教文化极其流行,人们从金色的佛像中得到了灵感,也把额头涂成黄色。这样的妆容看起来就更加具有异域风情,也可以让皮肤看起来更加的白皙、明亮。

花黄是什么妆?

木兰辞》中“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前者说发型,后者说额妆。

受佛教艺术影响,此时的女性流行在额头涂黄、贴黄,黏贴在额上的薄片又称花黄。梁代江洪《咏歌姬》云:“薄鬓约微黄,轻红澹铅脸。”梁代简文帝萧纲的后宫嫔妃盛行作额黄妆,简文帝每天所见,印象深刻,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屡有反映,《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戏赠丽人》云:“同安鬟里拔,异作额间黄。”这些薄片除了染成金黄,也有染成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成为面饰的一种,因贴的部位不同,形状色泽不同,又称为花胜、罗胜、翠钿、金钿等名称。

对于“花黄”,有的观点倾向于就是额黄妆,有的则持否定的观点,认为贴花黄已脱离了额黄的范畴,更多地接近花钿的妆饰。前面已经说明额黄妆有两种,一是染色,二是贴黄,后者与花钿有近似,但是贴的是染黄的薄片,仍然属于额黄妆的范畴,至于花钿所贴饰品色彩较之花黄更丰富。花钿是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又称花子、花钿。有观点认为梅花妆即是花钿,不准确。我在拙著《褒衣洒脱博带宽——六朝人的衣柜》中有论述:寿阳公主的梅花妆确有与花钿相似之处,即在额上画出花瓣妆或用花瓣饰品贴在额上。但是花钿使用金属材质后,花钿分为两种:无脚花钿与有脚花钿。前者与梅花妆接近,以薄片饰品贴额上。后者则是花钿金属材质,连接上短柄,插到发髻上,成为发簪。

考古发现,两晋时期已经出现薄片饰品与连短柄的这两种花钿,江苏南京北郊、郭家山、幕府山、中华门外南山顶等多处晋墓出土了金质花钿实物,薄片花瓣形花钿与有短柄的鸡心形花钿都有。梁朝庾肩吾《冬晓诗》:“萦鬟起照镜,谁忍插花钿。”注意诗中说的是“插花钿”,而不是贴花钿,也不是“对镜贴花黄”的行为。南朝徐陵《玉台新咏·序》也有“反插金钿”之语。

责任编辑:杨林宇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科技数码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黑曜石称《宣誓》规模会小于《天际》等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