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将形成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如何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持续完善的课题。”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主要负责同志接受专访时说。
小微企业是发展经济、促进增长、推动创新、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活跃市场的重要基础力量。稳住小微企业基本盘,“六稳”“六保”就有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就有强大韧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这正是金融系统持之以恒、大力推进的工作方向。但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风险抵御能力弱、信息披露不完善、抵押物不足等天然劣势,银行从商业可持续的角度来看,对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成本较高,风险较大,业务运作困难,因而表现为内在动力不足和外在的顺周期性特征,尤其在经济下行期更为明显,在一定意义上这也属于“市场局部失灵”现象。破解这一困局,需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具体而言,就是需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监管政策等协同配合、同向发力。货币政策营造良好的流动性环境,做好总量调控和结构优化;财政政策通过转移支付、风险分担、优化营商环境、加大信息披露等,降低小微企业风险溢价;产业政策要配合引导资源要素加速流向“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小微企业转型;监管政策对小微融资实行差异化监管考核机制,提高商业银行提供小微金融服务的内在动力和效率。
2021年来,国际通货膨胀通过能源等大宗商品输入,企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叠加疫情在局部多次反弹,对微观主体的预期影响深远,市场需求复苏乏力。小微企业经营在供需两端均面临较大困境。“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任务重、难度大,不能只依赖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和信贷结构调整的‘一家之力’,更不能将扶持小微企业成长的重担和风险全部累积在金融部门。”人行福州中心支行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各类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具体到实施推进上,就是要发挥政府部门“几家抬”作用,建立立体发力、多方配合、长期可持续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配套机制。
人行福州中心支行主要负责同志认为,当前发挥跨部门“几家抬”合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重点是要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供给端问题,即银行放贷难问题,关键是从四个方面找准切入点:
一是加强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切实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往往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企业信息散落在不同部门等问题,金融机构小微信贷业务的信息收集成本高、风险控制难度大。应着力强化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和数据共享,提高银企对接效率、降低银企对接成本,同时便利小微企业快速获得金融产品、政策信息,打破信息孤岛。
二是强化财政税收政策优惠措施,切实降低小微信贷风险。小微企业普遍处于成长阶段,综合实力差,抗风险能力弱,在当前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冲击下,面临更大的经营困难、甚至破产风险,银行小微信贷的风险溢价大幅上升。应着力加大减税降费、阶段性减免社保缴费等政策力度,全力保住小微企业经营和生存的基本面,降低小微企业违约风险,减少银行不良贷款损失。同时,建立小微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贴息及奖补政策,帮助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三是增强政府性融资担保的作用,切实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小微企业总体缺信息、缺信用、缺抵押,需通过融资担保为企业增信,但商业性融资担保市场规模较小,且担保费用较高。应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功能,通过降低担保费率、提高再担保分担比例、取消反担保要求等,进一步减轻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负担,增强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及满意度。
四是健全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监管容忍政策机制,切实引导落实小微贷款尽职免责机制。小微贷款违约概率高,是不良贷款高发领域,需要积极落实小微企业贷款尽职免责,才能保障银行员工尤其是信贷经理的积极性。应加大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监管容忍度,改进优化不良贷款核销管理政策,引导金融机构采用负面清单方式,提高尽职免责落地可行性。
“在发挥跨部门‘几家抬’合力,推动小微金融长效机制建设上,福建省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人行福州中心支行主要负责同志指出,2020年以来,人行福州中心支行将支持小微融资的四个切入点有效的统筹起来,协同推进,通过协调地方政府部门政策资源,并着眼于优化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整体环境,有效引导金融“活水”浇灌小微企业。
一是开展服务小微能力提升工程,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人行福州中心支行陆续出台《关于深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提升福建省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专项行动方案》《关于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 强化金融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的通知》,指导金融机构从资源配置、考核引导、激励机制、尽职免责等四方面向小微企业倾斜,激发内生动力;从强化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加强贷款风险分担、增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等方面做好政策配套。
二是加强金融科技与信息平台赋能,推动小微信贷产品与管理创新。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积极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中小微融资工作应用试点评估,引导银行机构信贷服务从以“网点办”为主的线下模式,逐步升级为以“云上办”“掌上办”为主的线上线下结合模式,降低中小微企业找贷、申贷、办贷难度。用好福建省“金服云”平台,汇聚电力、税务、市场监管、社保等17个部门、近4400项政务和涉企数据,实现企业画像及信用分析、线上智能融资对接等功能,让货币信贷、财政、产业等政策协同落地为“看得见、摸得着、找得到、能对接”的金融产品。
三是创新政银担企四方合作模式,支持疫情冲击下的小微企业。2020年6月以来,人行福州中心支行联合福建省财政厅、工信厅、金融局等部门陆续推出四期合计400亿元的福建省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纾困资金贷款模式采取“名单制+动态化管理”“信贷政策管理+央行再贷款”“贷款利率上限+财政贴息”“应担则担+绿色通道”的政银担企四方合作模式,形成精准性强、贷款速度快、融资成本低、政策配套足的“几家抬”融资支持机制。截至2021年末,已有9935家小微企业获得纾困资金支持,金额合计397.04亿元,加权平均利率3.36%。此外,围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协同推动“科技贷”快速落地,2021年“科技贷”投放52.5亿元,共惠及853家科技型企业。
四是广泛推进小微融资专项行动,攻克小微融资服务中的“硬骨头”。例如,针对小微企业融资开头难问题,人行福州中心支行在泉州、漳州、龙岩和宁德试点开展“首贷培植”专项行动,发挥“政银担”合力,打通“筛选—帮扶培植—产品对接—风险补偿”融资链条:市场监管部门和征信机构筛选无贷户名单;金融机构开发适合首贷企业的纯信用金融产品,并推广首贷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开通服务热线。2021年1至11月,全省金融机构新增普惠小微企业首贷户24.08万户。例如,针对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问题,人行福州中心支行开展“贷动小生意 服务大民生”专项行动,引导创新宁德“网渔贷”、三明“小吃贷”等契合区域特色的信贷产品。截至2021年末,福建省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余额3913.20亿元,同比增长23.27%。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仍任重道远。”人行福州中心支行主要负责同志指出,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换挡减速,金融服务小微也有更高要求,不仅要帮助其在疫情等复杂的外部冲击下生存下来,还要引导其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升级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下阶段,要围绕当前小微融资“几家抬”工作措施不充分、机制不完善等短板,进一步强化提升中小微金融服务能力的工作联动,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完善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能力,联合支持是关键。各部门要进一步推动小微融资“几家抬”政策落地实施,建立常态化的政府部门沟通机制,在财税激励、创新奖励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强化企业、银行、融资担保、信息平台等主体联动,提升政银企对接全天候、线上化服务水平。
二是强化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几家抬”目标之一就是让信息数据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腿。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涉企信息平台建设与联通共享,通过资源整合提高信息平台决策效率;拓展企业信用信息维度,扩大非金融信用信息的采集共享,提高地方征信平台和省级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使用率。
三是完善政策评估督导机制。配套政策支持要有持续性,需要加强评估督导。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小微发展政策实施工作的量化目标,将贷款、担保等工作量指标压实到金融机构,从总量和结构上强化政策实施效应评估,总结工作不足和企业诉求,建立跨部门的政策进展督导机制。
四是加强部门协同,推动金融科技运用赋能。要推动融资模式创新,破解小微企业融资瓶颈。小微企业贷款因单笔信贷规模小,以传统的信贷模式推动,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各部门要通过金融科技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快速、多维度地评估小微企业信用状况,推动融资模式创新,大批量开展小微信贷,大幅降低信贷成本、提高信贷效率,同时还可有效防控信贷风险。
五是加大政策宣导与推广复制。小微发展支持政策要有实效,政策宣导要跟上。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运用互联网平台等数字化媒体进行政策宣传的力度,让更多的利企惠民政策精神走向企业车间、田间地头,深入人心;同时,强化好产品、好经验、好机制的推广复制,形成示范效应,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 最新金融资讯 频道推荐
-
福建“银团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举办2022-01-20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