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金融频道>金融资讯
分享

构建支持长钱长投政策体系

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同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近日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分类施策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痛点。

一系列举措彰显了金融管理部门加大推动长钱入市的决心,A股有望迎来增量中长期资金,在稳定资本市场、优化投资者结构和支持实体经济等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增强市场稳定性

中长期资金投资运作专业化程度高,稳定性强,对于克服市场短期波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年4月份出台的新“国九条”要求,建立培育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完善适配长期投资的基础制度,构建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建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

《指导意见》重点提出了持续优化资本市场生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着力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三方面举措。

市场为何需要中长钱?中长期资金更注重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关注企业基本面而非追求短期热点。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首先,中长期资金入市,将极大改善投资者结构,有助于减少市场短期波动,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其次,中长期资金挖掘优质标的,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随着资金向优质上市公司靠拢,市场资源配置更为合理,有助于引导产业长期发展。再次,中长期资金也是居民入市的重要渠道。在居民财富配置向权益类资产倾斜的大趋势下,中长期资金的引入将更好地发挥机构投资者的桥梁作用,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居民资产配置、财富管理和养老投资等需求持续增加,中长期资金增加权益投资的需求也不断加大。

“近年来,证监会大力促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会同有关方面持续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吴清在9月2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今年8月底,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接近15万亿元,较2019年年初增长了1倍以上,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从17%提高到22.2%。

“机构投资者及中长期资金占比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认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将促进投资者结构优化与市场价值投资理念培育。同时,在市场波动较大时能够更好发挥“稳定器”“压舱石”作用,缓解投资者担忧情绪,推动市场稳定性进一步改善。

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

此次《指导意见》从问题导向出发,精准施策,为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了明确的“行动纲领”。燕翔认为,随着相关举措落地实施,有利于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规模和比例,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强化投资行为长期性和市场内在稳定性,夯实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稳健发展。加强基金公司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制定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基金公司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收益。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建立ETF指数基金快速审批通道,持续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推动公募基金投顾试点转常规等。

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募基金一直是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和长期资金供给者。而要真正留住这类长钱,并吸引更多长钱入市,就需要给予投资者合理的回报,提升为投资人创造长期回报的能力。

对于公募基金而言,华夏基金认为,一方面需要通过投研人才梯度建设、长期考核制度设计、引导和陪伴投资者等举措,增加基金产品的业绩稳定性,切实提高基金投资者的获得感;另一方面也需要立足自身专业优势,实现差异化特色化经营,并不断丰富产品类型,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多样化投资理财需求,同时提供财富管理全链条服务能力。

工银瑞信基金表示,要加强基金公司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健收益。其中的关键是通过制定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发挥考评指挥棒作用,引导基金公司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

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引导发展公募权益基金,推动指数产品创新,指数化投资理念越发受到投资者认可,ETF产品凭借透明、低费率、交易便捷等优势,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境内ETF规模已增长至3.5万亿元,其中权益类ETF规模更是达到了3.2万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

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ETF市场的发展将呈现多元化、特色化和创新化趋势。新“国九条”及相关政策为ETF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和推动力。ETF将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投入,助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ETF作为市场的重要工具,其逆市调节功能日益凸显。在市场下行期间,权益ETF依然能够持续吸引市场资金流入,为市场提供稳定支持。”富国基金总经理陈戈表示,ETF的投资者结构日趋多元,机构投资者占比显著提升。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末,全市场权益ETF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已从2023年底的44%大幅提升至55%,以国有资本、保险公司为代表的长期机构投资者正逐渐成为ETF市场的重要力量。

完善长钱入市制度环境

需要看到,尽管近年来机构投资者已加大入市力度,但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

例如,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天然具有耐心资本的属性,一直是市场期待的长钱,但其权益投资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为30.87万亿元,其中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余额合计为3.78万亿元,占比约12%。而监管部门规定的权益投资最高上限为45%。

此次《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商业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推动树立长期业绩导向。培育壮大保险资金等耐心资本,打通影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制度障碍,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丰富商业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模式,完善权益投资监管制度,督促指导国有保险公司优化长周期考核机制,促进保险机构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

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对保险类中长期资金意义重大。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认为,优化长周期考核机制,有助于缓解以保险资金为核心的中长期资金长期投资目标与短期考核周期不匹配的问题。受限于会计核算、绩效考核、偿付能力等方面要求,保险资金在权益投资方面面临一定现实制约因素,大部分保险公司的股票投资比例距离政策上限还有较大空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认为,推动保险公司在资本市场稳健长期投资,需要制度创新和深化改革。提升资本市场长期回报能力是核心,而优化考核机制、加强保险公司权益投资能力建设是改革的重要抓手。

此外,更多政策工具的诞生也为险资等中长期资金拓宽了入市渠道。10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中国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新设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加大入市稳市力度。据了解,目前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已开展试点,共同发起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募集保险资金投资资本市场。该基金注册资本500亿元,已正式开始投资运作,目前进展顺利。 (经济日报记者 马春阳)

责任编辑:庄婷婷

最新金融资讯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暨泉州乡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