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教育频道>出国资讯
分享

“看到学生对学中文的兴趣越来越大,我特有成就感。”悉尼华夏文化学校校长张晋说。这位上世纪九十年代移民澳洲的北京人快人快语。

从最初的7个学生,到现在拥有600个学生;从最初的借用社区中心上课,到现在有超过10所公立学校作为教学点,张晋坚持了15年。花开花落,岁月更替,有些中文学校倒闭了,而她的学校却越办越火。她告诉中新社记者,诀窍就是用中国文化引导汉语教学。

1990年,张晋随留学澳大利亚的丈夫林斌一起来到悉尼,落脚在Manly(曼利)一带。如同那个年代的许多中国留学生,他们也经历了打工、开店的艰难过程,渐渐地扎下根来。2000年,5岁的儿子进入当地的学校就读。有一天,儿子跟他们说,以后你们来接我,就躲在树后吧,不要让我的同学看到你们。因为我告诉他们,我爸爸是英国人。

“这是为什么呢?”张晋不理解,也被深深地刺激到了。原来,当时的华人并不多,学校里只有3个亚裔学生,多少会受到些冷落。“我们在家里也是教孩子说中文的。但这还不够,我要让更多的华人后代以及西方人的孩子学习中文,喜欢中国文化。”

于是,张晋决定开办一所中文学校。每天晚上8点店铺关门后,她就开始准备教案。起初,只有7个学生,其中还包括她的儿子。对于学师范的张晋来说,教学并不难,但是,要找到适合当地的中文教学方式,她还是经过了痛苦的过程。

教孩子们背儿歌,他们居然睡着了。这让张晋觉得很沮丧。从悉尼大学进修第二语言专业后,她不停地试,力求找到一种能激发孩子们学中文的兴趣的方法。“语言学习是枯燥的,我想到了让游戏介入,通过这个方法,也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文化。”张晋说。

比如中国农历新年到了,张晋让孩子们画灯笼。有的孩子把灯笼画成彩色的。张晋便在课堂上讲解,中国人过新年的吉祥颜色是金色、红色,所以要把灯笼画成红色的。于是,“红灯笼”这个词汇,更便于孩子们理解及学习。

第二年,张晋的学生就增加到20多个。

5年前,林斌放弃了擅长的金融行业,和张晋一起开办学校。他们卖掉了原来的杂货店,专心致志投入华文教育。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张晋完全依靠自己的探索,创新出“引导式教学”的路子,希望用全新的本地化的教学理念,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更有价值的中文课堂。

“比如说我们教写毛笔字,学生们写什么不重要。我会告诉他们,毛笔的笔杆是竹子做的,而竹子是熊猫的食物,熊猫又是中国的国宝,纸也是中国的四大发明。这就是‘引导式教学’。”张晋说。

15年来,张晋的教学方法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事实上,早些年,她借用布鲁克维尔公立学校的教室教中文,两年后,校长就主动邀请她在学校开中文课。现在,华夏文化学校发展到16个校区,17个教学点,遍布悉尼各地。而墨尔本、布里斯班等地的一些中文学校也慕名前来观摩、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张晋的学生参加汉语水平考试,不用复习,大多数都能考到满分。这些,为她从事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困难仍然有,但夫妻俩携手同心,乐此不疲。 

责任编辑:庄婷婷

最新出国资讯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