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做好2017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协议。
曾几何时,“学生就业率”成为高校乃至一些职业学校比拼的重要指标。在竞争的硝烟中,一些学校动起造假的歪脑筋。笔者在百度上以关键词简单搜索,“被就业”信息有36万条,“学生就业率造假”信息有近60万条。可以说,这一问题已经有点严重了。从屡见报端的报道中可以看到,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已经一度成为就业率造假的主要手段。这次教育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问题划出了“雷区”,应该说抓到了问题的要害。
对于学校而言,就业率曾经牢牢掌握着其“生杀大权”。教育部2003年曾下发文件,要求对毕业生就业率明显偏低的高校及专业,控制或减少招生指标。2005年规定,对连续2年就业率不足50%的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2014年又要求对就业率连续2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学校比拼就业率似乎有些不得已,因为就业率关系着招生规模、经费数量,并有一系列的问责机制,直接影响到了学校的生存。由此,学生“被就业”的闹剧层出不穷也就不足为怪了。
笔者认为,“不准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这样的治标手段必须要有,可以在短期内遏制造假问题。但如果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恐怕还要继续出重拳。
一方面,既然要对就业率进行考核,那就必须进行有效监管,对其真实性严格把关。教育主管部门不能只听学校的一纸报表和一面之词,必须加强实地核查,更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和统计手段来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同时,要加大惩处力度,对故意瞒报、虚报的学校给以严厉的处罚,形成制度震慑。
另一方面,解决“就业率注水”问题,更要有实质性的办法。如果实践证明,现有的监管手段无法对就业率的真实性进行有效约束,就应该考虑改变。其实,就业率只是体现学校质量的一个方面,应建立全面、综合的考评机制,弱化乃至取消就业率这个考核指标,学校只能将其作为一种信息披露。如此,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斩断虚假就业率的幕后推手。
最后再说一句,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乃至弄虚作假,并设置种种损害学生利益的条件,更有可能成为事实上的坏教育。在学生完成学业即将走出校门的时候,学校“最后一课”,以这种强迫的方式教了学生造假的招数,多年的诚信、守法教育岂不毁于一旦? 责编:陈全
责任编辑:庄婷婷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高校毕业生1个月写13万字记录大学时光:致敬青春2018-02-08
- 福州出台意见促进就业创业 获评市级创业创新示范中心奖130万元2018-01-31
- 人社部: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820万人 任务繁重2018-01-30
- 福州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优秀创业项目可获10万元扶持2018-01-30
- 高校毕业生庆祝母校入选“双一流” 种出校徽苹果2018-01-05
- 陕西:高校毕业生创业失败可再享1年社保补贴2017-10-23
- 第五届海峡青年节8月9日将亮相福州 聚焦青年就业创业2017-08-07
- 福建出台措施鼓励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 最高可奖50万2017-08-02
- 福建积极服务台胞来闽就业创业2017-07-27
- 邮储新罗支行向高校毕业生普及金融知识2017-06-30
- 最新教育资讯 频道推荐
-
杭州男生将赴剑桥留学:差点不想去嫌校园冷清2018-02-23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