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今年迎来了最热的夏天,最高气温突破了41℃,以致晚间行人稀少,部分商家提前打烊。不过晚上9点,就在城区东部一家酒店的会场里,一场大规模的奥赛辅导却在“火热”进行。
地下一层的讲台上,老师正用PPT讲解着生物竞赛课程,100多名高中生正聚精会神地听讲,不时做着笔记。酒店一楼会场则是化学竞赛课程,学生也有100多人。酒店门口早已停了八九辆私家车,大厅沙发上则坐满了接孩子的家长,他们一边等待,一边讨论着自家孩子的学习表现,看样子彼此早已“熟识”。
半小时后,陆续有孩子从会场走出,家长们迅速起身,“认领”自家孩子。一位母亲看到孩子,赶紧接下书包和衬衫,并递上早已买好的雪糕。
“暑假到现在一天没休息过,孩子连续上20多天课,也不知道效果咋样。中午在外面随便吃点饭,会场的桌子上趴着休息一会,下午上到5点半,出去‘透个气’,晚上继续上课。”一位爷爷一边向记者“抱怨”着,一边提着半个西瓜,笑着接走了孙子。
记者了解到,培训的组织者为北京一家教育培训机构,设在合肥的这个培训点已有7年的历史。因为场地受限,这家教育机构还包租了合肥的另外一家酒店的会场,同时举办数学和物理的奥赛集训。
“安徽只是集训的一个点,周边省如河南、江西、浙江均已接近结课,下一期的集训将在‘十一’和寒假期间展开。”该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说。
参加集训是一种“荣耀” 花钱多也就不重要了
据了解,暑期奥赛集训主要针对的是高一升高二的学生,课程为数理化生四门课。每门课的费用和时长不尽相同,如物理就是集训10天,3280元的学费;生物要26天,6000多元的学费。
记者发现,参加培训的学生,不少都来自外地甚至外省,最远的来自东北。为了解决住宿,他们在酒店附近找了“短租房”,有的干脆直接住在酒店,每天房价在180元左右。由此算来,假如选择生物集训的话,住宿费还要花掉5000元左右。
不过,面对一期高达1万元的培训花销,不少家长表示能够接受。因为“本次集训的师资不错,有北京、湖南等地高校的教授,还有广东、福建等地的名师,并且会对学生定期进行摸底测试。”
当问及为何报名时,一位母亲的回答很简单:学校老师建议的,孩子也想报,我们做家长的当然要报名了。不过她也担心:“半个暑假过去了,天天就‘泡’在这儿培训,孩子暑假作业还没动笔呢。”
“当然,只有理科成绩好的尖子生,或者在班上、年级成绩‘冒尖’的孩子才能来这集训。”在她看来,孩子在此参加集训,是一种“荣耀”。“报名费用并不是小数目,但是老师推荐报名,孩子很感兴趣,钱也就不重要了。”
“学校老师建议孩子报名,虽然是自愿,但我们充分征求了孩子意见。”家长李先明希望,通过奥赛学习、集训,小孩的成绩能有所提高,争取在竞赛中拿个名次。“我想。这也是大多数家长的想法。”
当记者问及奥赛培训能否提高孩子成绩等时,家长们都“异口同声”:“现在看不出来效果,我们也不看重‘结果’,因为作为家长,不能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啊!”
要想获得自主招生“入场券” “残酷”培训必不可少
李振宇是合肥市某重点高中的毕业生,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因为总成绩和生物单科成绩优秀,他进入竞赛班学习。回忆起两年的竞赛班生涯,他觉得学到了一些东西,但这种竞争模式有些“激烈”。
“参加这个班是为了在名校自主招生中抢得先机,以进入好大学。有人综合成绩不行,只有个别科目突出,高考未必能考上好学校,但有可能通过竞赛在自主招生中‘搏一把’。”他说。
高一期末考试后,根据成绩,学校选拔一部分学生进竞赛班学习。当时李振宇的选择权被定格在数学、生物和化学三门课上。兴趣使然,他选择了生物。“分班以后,学的是大学的课本,主要形式是老师讲PPT和发放讲义,内容有些难,需要下功夫钻研。”在他看来,要想学的“不吃力”,要有兴趣,也要有拿得出手的成绩,不然压力会很大。
据他回忆,“市赛”前夕,大家“争先恐后”,为了能获得学校组织的“市赛”培训的资格,有的同学早早备好了小台灯,在宿舍熄灯后熬夜刷竞赛题,还有人偷偷跑去洗衣房和厕所打着灯做题。“白天在食堂吃饭,讨论的话题都是竞赛的获奖情况、真题的分析和解题方式,这也在同学之间互相传导了压力。 ”
“到了暑假,老师会推荐学生去校外培训机构继续集训。说是自愿报名,但大家基本都去,个别不去的也就‘动摇’了,再说,万一不去的没考好怎么办?”据李振宇回忆,当时班上同学大都因为“从众”心理,参加了校外集训。
不过遗憾的是,高二结束后,李振宇退出了竞赛班,原因在于不喜欢这种过度激烈的“竞争模式”。他觉得,与其孤注一掷走自主招生的路径,还不如一心一意、按部就班地准备高考。
但是,李振宇发现,当时竞赛班上坚持到最后的同学,基本都能上“211”、“985”,发挥失常了也至少是个“一本”的水平。很多在竞赛班“进修”过的同学,回到原本“普通班”以后,每次考试,单科成绩能甩第二名十几分甚至几十分。
杨林彤则是学科竞赛的最终受益者,自己对物理、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一直在学校的竞赛班里学习。经过刻苦培训,他曾在高二时获得全国数学奥赛一等奖。“物理、数学成绩一直不错,但是其他几门课基本都倒数,因为花的时间太少了。”
对于偏科,杨林彤也不在意,高考那年,他参加了中国科大创新班的笔试和面试,有了“国一”做保障,他轻松通过初审。“笔试题里的数学和物理题基本上是竞赛题,是我的拿手题,最终笔试、面试成绩优异,高考总成绩也达标,如愿以偿。”
“现在孩子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别人家小孩都在干,家长也跟着忙活。”家长李先明认为,教育投资是值得的。参加全国比赛获奖有加分奖励,进入“国家队”的话,就会被名校直接“签走”。“当然这条捷径竞争激烈,也很难,家长、小孩都在拼。”
兴趣最重要 奥赛应该“脱去”功利外衣
2014年起,31个省份出台高考新政,对加分项目进行“瘦身”。依据安徽的高考政策,只有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奥赛决赛一等奖并被遴选为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应届毕业当年才保留高校招生保送资格。
既然奥赛已不再是保送名校的“敲门砖”,奥赛获奖学生享受的“红利”大幅“缩水”,为何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热衷于让孩子参加学校和社会上的奥赛培训呢?
记者采访了合肥市某重点高中具有多年生物竞赛指导经验的王学明老师。他归结为两点,一是奥赛获奖成了各大高校自主招生最强有力的“敲门砖”,这也是竞赛对家长的吸引力所在;二是学生的兴趣使然,并且家长充分尊重孩子的学习兴趣。
据了解,目前国内试点自主招生的高校大多将五大学科奥赛获奖作为理科专业自主招生的“入场券”。王学明认为:“学生竞赛成绩与学习的付出时间成正比,但不参加竞赛培训的学生,基本上和获奖无缘。”
“竞赛考的很多内容涉及大学课本,超出了高中老师的能力和知识范围,所以有的学校会在假期和社会机构联手,让大学教授、教师来授课。这视学校师资力量和教练水平而定。”王学明解释道。尽管拥有博士学历,他本人也是经常熬夜看书充电,有的卷子和题目,反复琢磨好几遍,才对学生讲授。
他认为,兴趣应该是学生参加奥赛培训的原始动力,自己带过很多学生,最乐于见到的是,因为兴趣而钻研竞赛的学生。对于带着“功利心”的家长和学生,他也会劝退。“有的家长开口就问学完能不能拿奖”,王学明对此很是“反感”。
对此,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从现实来看,只有5%~10%的学生对奥赛真正有兴趣且具有一定的学科特长。家长和学生都要理性地对待,如果将之视作“曲线”上大学的路径,将面临一定的风险。
“从奥赛高考加分‘瘦身’,到扩大高校自主招生,这是教育改革的进步。”不过熊丙奇提醒,“奥赛热”的背后仍然是单一的评价体系和唯分数论,招生制度不彻底改革,“奥赛热”就不会降温。只有建立高考招生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奥赛也才能回到健康的轨道上来。
(文中老师和学生为化名)
责任编辑:庄婷婷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江苏一高校倡导学生为长辈发“反转红包”2018-02-22
- 第68届柏林电影节15日开幕 19部作品将角逐金熊奖2018-02-19
- 北京新规:学生受处分可申诉 不得被强迫转退学2018-02-07
- 洛杉矶发生校园枪击 12岁女生被捕2018-02-02
- 初中生“续写”《西游记》 每人都写超过3000字2018-02-01
- 美味又营养!澳大利亚家长在网上晒自制午餐便当2018-02-01
- 小学生因未完成作业 疑遭老师揪打推搡撞成脑震荡2018-02-01
- 学生给老师写期末成绩单 老师:太有才2018-01-31
- “无人超市”亮相 学生“刷脸”购物父母买单2018-01-30
- 河南南阳小学校烧柴取暖 有孩子被冻伤2018-01-29
- 最新教育资讯 频道推荐
-
杭州男生将赴剑桥留学:差点不想去嫌校园冷清2018-02-23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