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资惟是厦门实验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学生,像他这样“00”后的孩子几乎没正儿八经地写过信。不过,上周,在华侨博物院,他绞尽脑汁地要写一封家书。
这位小男生以一个多世纪前被卖到南洋的一位“契约华工”的口吻,向“母亲”叙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从上周起,实验小学六年级把课堂搬到博物馆,开始本学期第一次“项目式课程”学习。实验小学副校长刘胜峰说,“项目式课程”就是把学生带到真实的场景中,进行以完成项目研究为任务的学习活动。
上周,李资惟和小伙伴们先是参观了华侨博物院,接着,学生们分小组进行研究,研究是以任务来展开的,每个小组领到的任务不同,李资惟所在的小组要完成的是写家书的任务,有的则要在南洋办一份华文报纸,有的要办一家店铺,并制作出模型等等。所有的任务都要用到在博物馆学习获得的知识。
在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每学年有六次这样在博物馆上课的机会。华侨博物院院长助理贺春旎说,每次的课程都不同,譬如说,下个月,他们的上课地点是在嘉庚博物馆,孩子们会通过一个掷骰子的游戏,来了解“南侨技工”返回祖国,投身抗日战场的“勇者征途”。
刘胜峰说,事实上,在实小,“项目式课程”从三年级就开始了,只不过每个年级上课地点不同,三年级到植物园,四年级到艺术馆,五年级到科技馆。
在这所小学看来,“项目式课程”的好处在于,“在真实的场景里运用跨学科多维知识,解决真实性问题,发展孩子的真实性学力”。刘胜峰说,在这样的课程中,学生无法用单一的学科知识来解决,需要综合各学科知识、运用多学科思维解决问题,他认为,这样“能更好发展孩子真实性学力”。
责任编辑:庄婷婷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大运河博物馆规划展陈方案出炉 力争2021年底对外开放2019-03-27
- 泉企投资建设博物馆方兴未艾 传播知识与美好事物2019-03-22
- 多款文物表情包走红 回应:促使大家更了解文物本身2019-03-20
- 最新教育资讯 频道推荐
-
澳维州推广语言项目 幼儿园儿童可学习汉语普2019-04-04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