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教育频道>教育资讯
分享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大,华侨群体日益壮大,其工作生活与国内交集愈发密切。如何保障华侨的正当合法权益,是侨界长期关注的重点。

25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国务院关于华侨权益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建议,抓紧研究制定华侨权益保护法,适时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这一消息再度引发热议。

根据国务院侨办2009年下发的《关于界定华侨外籍华人归侨侨眷身份的规定》,华侨为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相较而言,这一群体的权益保障有其特殊性。

“华侨属于国际迁徙人口,出国后其在国内的财产、社保、投资等随之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由于地域不同,相应权益的保障有特殊性。”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国福长期关注、研究华侨权益保护立法,他认为随着侨情变化发展,华侨对自身权益诉求更加多元,其权益有赖于专门性法律支撑。

华侨大学侨务法研究中心主任张国安向记者介绍,国家层面的侨法目前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涉及华侨权益保护的规定散见于不同层级和效力的各项法律法规中。这样的现状,往往导致立法的供给与司法的需求产生矛盾。在实践中,存在“适用法律法规不够”或“执法主体不明”等问题。

张国安表示,从国家层面立法的高度来保障华侨权益,不仅能增强海外华侨的向心力,亦是实施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

事实上,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华侨权益保护,立法工作也在持续推进当中。《宪法》第50条、第89条专门论及华侨权益保护问题,为华侨权益保护的专门立法提供了宪法依据。2015年和2016年,国务院立法计划连续两年将华侨权益保护列入研究项目。

2017年,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华侨权益保护专题调研。国务院侨办也数次草拟华侨权益保护法的草稿。

此外,广东、福建、湖北、上海、浙江等侨务资源丰富的省市也先行先试,陆续颁布了地方性华侨权益保护条例。

刘国福认为,地方性条例出台为国家层面立法做了有益探索和积累,将推动国家层面立法进程。

随着时代发展和侨情变化,华侨权益保护立法如何与时俱进,适应海外华侨日趋多元的权益诉求?学者认为,立法需要正视问题,并力求创新突破。

“随着出国的中国公民越来越多,华侨身份界定标准也应适应这一变化”,刘国福认为。此外,他认为,华侨权益保护应以境内权益为主,但华侨在国外的权益也不容忽视。

国务院关于华侨权益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指出,下一步将研究制定华侨权益保护法,保障侨界群体利益。希望在各级部门的推动之下,华侨权益保护法早日出台。

责任编辑:唐秀敏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教育资讯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