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教育频道>教育资讯
分享

随着暑期来临,又一批留学生即将踏上异国求学之路。记者与多位新生沟通后发现,心理辅导成为不少人行前教育的“必修课”。

“父母一直在给我‘减压’,让我别有太多心理负担,尽力就好。”即将于7月入读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陈涛告诉记者,父母还反复叮嘱他,无论功课多忙,每周至少要和家里联系两次。

海外留学生心理问题获重视 父母需肩负更多责任

英国留学生李博旻则与父母一起,针对第一学期可能遇到的问题,制定了详细的“新生攻略”。“初到陌生环境,困难肯定不少,相信我可以调整好心态、努力适应,”李博旻说。

“这些事例说明,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国父母的重视,”美国艾德菲大学心理学教授陈李慧珍在连线采访中表示。不过她也坦言,留学生活是一场马拉松,意外、变数在所难免,作为留学生心理上最大的依靠,父母们依然任重道远。

近年来,海外中国留学生数量持续增长,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悲剧时有发生。今年5月,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大二学生Annie Wang自杀身亡,心理问题或为“元凶”;去年2月,同校中国留学生刘薇薇(Weiwei Liu,音译)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其曾在个人微博坦白“自己是不堪重负的胆小鬼,无法承受生命给予的重量”;2017年10月,在美国犹他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的唐晓琳,于金门大桥跃下身亡,博士长期无法毕业、心理压力过大被认为是她选择轻生的原因。

久居美国的心理专家吕申香表示,语言障碍、课业负担、文化冲击、家庭压力,以及少数人可能遭遇的种族歧视,都是诱发心理问题的因素。

吕申香认为,尽管远隔重洋,父母依然要成为子女的“第一陪伴人”,定期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

“一直以来,诸如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在某些中国父母的传统印象里,似乎是不愿提及的禁忌,而这种影响作用于孩子身上,导致他们即使遇到心理不适,也更倾向于掩饰、克制,这不利于问题解决。”吕申香说,父母一方面要扭转刻板印象、正视心理疾病,另一方面,在与子女沟通时要格外“用心”,从细节中及时发现异状。

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会长桑澎则认为,父母们对待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仍需进一步提升,“千万不要想当然以为,心理问题可以靠自身克服。”桑澎说,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且安抚劝导无法见效,父母应尽快赶到孩子身边,或视情考虑让孩子回国休息、暂时休学,以防问题加剧。

除了留学期间应尽到的责任,专家们普遍认为,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应在子女出国前启动。

桑澎建议,赴海外留学前,父母应借助专业渠道,认真评估孩子的心理素质水平,以便预估新环境可能对孩子心理状况产生的影响,并提早准备应对方法。

陈李慧珍指出,在选择留学院校、专业时,父母们应更多尊重子女的意愿。她说,美国学生择校、择业多源于个人兴趣,而不少中国留学生仍由父母包办,“并非自愿的选择会令留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加重心理负担。”

吕申香表示,在中学甚至更早阶段,父母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培养兴趣爱好,这有助于留学后尽早融入当地学生群体、更快熟悉学习生活环境,从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责任编辑:唐秀敏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教育资讯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40周年庆祝座谈会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