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教育频道>教育资讯
分享

新华网北京10月12日电(郭亚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今天,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这就更需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国际化素养的人才。”12日,新华网总裁助理姚予疆在由新华网、优学教育联合主办的“新华网国际教育论坛”上致辞时说。

探讨国际化人才培养:扩宽教育视野 提升国际素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

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国际化率先在高等教育领域扎根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内高校也在不断加速推进国际化进程。姚予疆提到,在近日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2019年世界大学排名结果中,清华大学的全球排名首超新加坡国立大学,位列全球第22名,成为亚洲高校排名之首,并且是全球前30名中名次提升最快的高校,排名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教学环境的改善,浙江大学在此次的排名上升了76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国际学生的比例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选择来到中国学习深造,东盟国家作为“一带一路”合作的深耕区,其来华留学生也呈现出几何级倍数增长的态势。

与此同时,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也实现高速增长,2017年首次突破60万大关,留学目的地除了传统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成为新的增长点,留学趋势更是呈现出低龄化、平民化和常态化等特征。

姚予疆认为,“出国留学平均年龄向下发展这一趋势直接以各种形式与渠道影响着中国家庭和学生的教育选择,体现在从幼儿园起,家长便对孩子接受国际化的教育产生了旺盛的需求”。各类国际学校以及公立学校的国际部、国际班在此背景下风生水起;传统的留学中介机构开始延长服务链条面向低龄留学群体,留学后服务市场也日渐活跃;不同形式的短期海外游学、研学旅行也成为近几年寒暑假家长们趋之若鹜的选择;一部分学校与国外学校或机构合作,使得互派学生交流学习、合作办学、教学人员和教材的相互引进成为常态;另有一批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则进一步将校园扩展至国外,在境外开展办学。

“然而,教育的国际化绝不仅仅是流于出国留学、引进课程、办国际学校、海外游学等形式。”姚予疆强调,“其深刻的内涵在于以西方的有益教育理念与实践这一他山之石来补足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短板,在于通过国际化思维与理念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意识、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交往能力、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来适应全球化发展中的中国在人才、知识等各方面的需要”。

姚予疆表示,多年来,新华网作为国家级媒体始终谨记着对于推进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责任与担当,围绕教育各个领域精耕细作,尤其是针对国际教育还专门开设了垂直化的国际教育频道,充分发挥网络传播主阵地、主力军的作用。新华网也将持续搭建新华网教育论坛这一平台,针对教育各领域现象及问题汇聚各方建议来为政府政策制定者建言献策,为教育工作者及教育行业鼓与呼。

责任编辑:唐秀敏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教育资讯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