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俄大学校长动员中国高校参加“俄语全民听写”活动》)
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校长亚历山大·舍斯塔科夫表示,将积极动员中国高校开展“俄语全民听写”教育活动。
“全民听写”是俄罗斯年度教育活动,采用自愿的形式,面向所有愿意参加者。活动的目的是向每个人提供检查自己俄语知识并激发提高文化水平兴趣的机会。该活动首次于2004年在新西伯利亚举行。2018年来自世界76个国家共约23万人参加了听写活动。
舍斯塔科夫说:“2018年我校合作伙伴——黑河大学参加了这一活动,该校25人参加了听写,取得了优异成绩。2019年我们计划动员南乌拉尔国立大学普希金学院伙伴网的所有高校参加听写活动。”
资料图:中国“俄语年”在北京开幕。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南乌拉尔国立大学普希金学院科学教育中心属于网络项目,旨在支持伙伴院校的俄语教学。
普希金学院伙伴网包括北京联合大学、许昌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沈阳工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
南乌拉尔国立大学位于车里雅宾斯克市,是俄罗斯最大高校之一,学生人数约3万人。它是“5-100计划”高校。“5-100计划”是俄罗斯为支持本国一流高校而启动的国家项目,目前共有21所高校入选。
【延伸阅读】为什么俄罗斯人要参加汉语考试?俄媒:赚钱需求大
《俄罗斯报》2月12日刊登了题为《为何俄罗斯中小学要教汉语拼音》的采访,作者为克谢尼娅·科列斯尼科娃,采访摘编如下:
俄罗斯中学毕业生2019年第一次在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外语科目时可以五选一,而不再是四选一:除英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之外,汉语也列入外语科目。
学生们要掌握多少汉字?为什么中学汉语培训会给大学汉语教师造成一些麻烦?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汉语、越南语、老挝语和泰语系主任,语言学博士阿列克谢·阿列克萨欣教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俄罗斯报》记者:为什么汉语越来越受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欢迎?
阿列克谢·阿列克萨欣:因为需求切实存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借助汉语赚钱,并有意识地将他们未来的生活与汉语联系起来。因此,我们的中学应届毕业生通常会从小学就开始学习汉语。2019年汉语首次成为国家统一考试外语科目之一。但是,要培养未来的汉语学家还面临很多问题。
问:有哪些问题呢?
答:问题在于,俄罗斯中小学的汉语教师仍然关注汉字,而不是词。结果,学生被迫像“鹦鹉”那样学习新内容:先听然后再重复,多次重复直到记住。这种方法严重抑制了俄罗斯汉语教学的发展。在中国,孩子们是在完善的拼音体系和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的立足点在于,理解词是语言的核心要素。
问:但常常听人说,汉语没有字母?
答: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中国的情况很独特:有一种标准的语言——普通话,汉字可以借助拼音来学习。汉字是象形文字,已有约五千年的历史。作为普通话音标的拼音则由学者在拉丁字母的基础上创建,只有60多年的历史。
2013年11月23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俄罗斯汉语书法家在庆祝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成立5周年活动中挥毫泼墨。 (新华社)
他们如何在实践中使用拼音?首先,为了儿童教育。举个例子:要编制收入6.8万个汉语词汇的规范词典,需要使用1.3万个汉字(平均来说,中等教育水平的中国人掌握5000至7000个汉字)。每个汉字代表一个简单单词的含义,而不是它的读音。
另一方面,要写下同样的6.8万个汉语词汇,只需要大约60个拼音字母。例如,要写下汉字“鹅”,需要写12个笔画,但只用一个拼音就能表示。
在所有为中国儿童编写的教科书中,汉字都会标上拼音。而在我们的中小学汉语课程中,对拼音的教学未得到必要的重视。而且在国家统一考试中也是如此。
问:中国已经冲到了前面,而我们却还在像五千年前那样学习汉语?
答:这种说法太生动了。但总体上是对的:中国的汉字和拼音密不可分,相互间的联系只会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继续增强。中国有8亿甚至更多的互联网用户借助拼音字母来交流:手机和计算机键盘都能打拼音。
问:也就是说,拼音正逐渐取代汉字?
答:有人认为,数字化确实对汉字的存在构成了威胁。但是,文章、书籍、信件依旧都是用汉字写的,网站也显示的是汉字。汉字是一种文化遗产,是民众的传统。
问:拼音能否有助于减轻俄罗斯中小学汉语教学的难度?
答:是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不幸的是,在俄罗斯,远非每位老师都知道拼音的存在。它被错误地认为是对汉字的字母转录。为纠正这种情况,有关部门已经出版了《中国普通话拼音》一书,还计划以简单易懂的语言编写中小学汉语教材。此外,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每个月都会为中小学教师举办研讨会,尝试向他们介绍汉语拼音是什么,以及俄罗斯中小学为什么需要它。参加研讨会的数十名老师不仅有来自莫斯科的,还有来自俄罗斯其他地区的。
我希望,汉语拼音能逐渐成为我们中小学汉语教学计划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随后被纳入国家统一考试的考纲。
【延伸阅读】你的语言影响你的思维吗?有趣的“俄罗斯蓝”案例给你答案——
《科学美国人》月刊网站1月15日刊登了题为《语言影响我们的所见》的文章,作者为凯瑟琳·考德威尔-哈里斯,文章摘编如下:
你说的语言影响你的思维吗?这正是“语言相对论”背后的问题,这个著名的假说认为,一种语言的语法或词汇把特定的思维方式强加给使用者。
这种假设的最强版本认为,语言决定思维,但多数学者对此予以否定。这种假设还有一个得到认可的较弱版本:如果某种语言有特定词语表述某种概念,那么谈论这种概念就会更频繁,也更容易。比如,如果有人对讲英语的你解释德语“幸灾乐祸”(Schadenfreude)这个词,你或许能认出这个概念,但不像讲德语的人使用得那么频繁。
“天空蓝”与“海洋蓝”
学者们现在感兴趣的是,有相应的词语来描述某种概念是否影响除语言以外的领域,比如视觉感知。以“俄罗斯蓝”为例。表述蓝色这个概念,英语只有一个词blue,俄语有两个,“天空蓝”(goluboy)和“海洋蓝”(siniy),前者是浅蓝,后者是深蓝。这两种颜色被认为是“基本层级的”词语,就像绿色和紫色一样,前面没有形容词来区分。莱拉·博罗季茨基和同事在电脑屏幕上展示两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让讲俄语的人以最快速度确定这两种蓝是否不同。当屏幕上展示的分别是天空蓝和海洋蓝,而不是天空蓝深浅两色或海洋蓝深浅两色时,受试者区分得最快。
为了确定词语是否自动(或许无意识地)被“启动”,研究者又增加了一项变数:他们要求受试者在进行视觉区分的同时完成一项口头任务。这个条件消除了对比天空蓝和海洋蓝时的反应时间优势。但是,非口头任务(空间任务)却可以在保有天空蓝/海洋蓝反应时间优势的同时完成。这二重任务变量显示,默默地启动语言分类有助于完成区分色块的任务。接受同样测试的英语使用者没有表现出这种时间优势。
最近,俄罗斯蓝再次被用来研究语言如何影响思维。马丁·梅尔和拉莎·阿卜杜勒·拉赫曼在《心理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报告中调查了俄罗斯蓝的颜色区别能否帮助大脑有意识地注意到原本可能注意不到的刺激。在注意力负担过重不可能注意到所有刺激物的情况下,浅蓝或深蓝能被注意到吗?
语言区别与意识注入
研究人员利用“注意力眨眼”来研究这个问题。他们让受试者关注一系列高速闪过的刺激物(通常是每秒10个),每看到某种东西就按一下按键。要求他们寻找的目标可能是一系列数字中的字母,或者一系列中性词当中一个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受试者去寻找第一个目标时做得很棒,但如果第二个目标紧跟第一个目标,或者中间只相隔两三个,他们有可能错过第二个目标。就好像大脑的注意力体系会“眨眼”一样。这一点很好理解:大脑正忙着处理第一个目标,没有额外力量去发现第二个。
科学家利用注意力眨眼这个现象研究什么样的刺激物在吸引关注方面存在优势。比如,当你要在一系列从眼前迅速闪过的名词中发现某个专有名词,你不会错过自己的名字,哪怕它紧跟在某个目标之后。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说,自己名字具有的突出地位使它不受注意力眨眼的影响。
为了弄清俄罗斯蓝能否保护刺激物不受注意力眨眼的影响,梅尔和拉赫曼设计了一项实验,把各种几何形状放在不同颜色的背景中,要求受试者每看到半圆形或三角形的时候就按下按键,放过星形、圆形和钻石等其他形状。这些分散注意力的形状都是灰色的,放在浅蓝背景下。而目标形状有各种颜色。他们发现,浅绿放在深绿背景下不容易被发现,而绿色放在蓝色背景下很容易被发现——因为绿和蓝从语言角度是两个概念。但是,对于讲俄语的人而言,天空蓝和海洋蓝互为对比时却很容易发现,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像绿和蓝一样是两个概念。
这些结果支持了最初的假设:俄罗斯蓝在语言方面的区别帮助刺激物注入意识。也就是说,天空蓝和海洋蓝的对比是一种刺激,比浅绿和深绿的对比更能启动大脑的注意。有趣的是,对希腊语的使用者开展的研究也得到相似的结果,因为在希腊语中,浅蓝和深蓝也是两个词。
【延伸阅读】俄罗斯“汉语热”是长期现象 俄媒:学好汉语等于有了“铁饭碗”
俄罗斯副总理、俄中人文合作委员会俄方主席戈利科娃2018年10月底在俄中人文合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期间表示,近几年,俄罗斯和中国在教育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双方留学生总人数规模逐年增加,已经接近8.5万人。双方相信到2020年这一数字可以达到10万人的目标。此外,俄中高校已经签订的合作协议总数超过1000份,共同实施的合作办学项目达到92个。俄中在外语教学方面也开展了非常积极的合作。目前在俄罗斯共有22个孔子学院,在中国共有22个俄语中心和相关的办学机构。
俄罗斯“汉语热”是一种长期现象
最近十年,学习汉语的俄罗斯人数量增长两倍。1997年学习汉语的俄罗斯人约为5000人,2007年人数为1.7万人,2017年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达到5.6万人。按照统计数据,39%汉语学习者在大学学习;31%学生在中小学学习;25%的人在语言学习班学习;5%的人在中国孔子学院学习。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监督局副局长安佐尔·穆扎耶夫日前表示,数百名俄罗斯中学生2019年将首次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汉语科目考试。
对于俄罗斯“汉语热”的现象,中国人民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关雪凌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俄多领域合作交流的深化及中俄贸易额的大幅增长,俄罗斯国内对汉语人才需求近年来急剧增加。因此,在俄罗斯出现汉语热是在意料之中的,而且俄罗斯出现汉语热的现象不是暂时的,随着中俄关系的进一步加强,这将是一种长期现象。近十年来学习汉语的俄罗斯人增加了两倍多,在很多俄罗斯人眼中,学好汉语就等于有了“铁饭碗”,既有专业知识背景又懂汉语的学生在就业时有更强的竞争力。
关雪凌认为,俄罗斯将中文正式纳入高考外语选考科目也是俄罗斯在教育领域转向东方的一个标志。
培养复合型高水平专业人才
关雪凌接受卫星通讯社专访时表示,中俄两国在汉语和俄语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培养复合型高水平专业人才,俄罗斯“汉语热”是一种长期现象。
关教授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俄罗斯与中国之间将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经济合作,同时对具有不同语言和文化知识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中俄关系快速发展的今天,首先要考虑到复合型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培养,他们要深知不断加深中俄合作、推进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专业素养;不仅要熟知对方国家的语言,而且应该了解对方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特性、经济状况、政治体制,要能够顺应中俄经济的需求。
她认为,双方要致力于培养专业领域的研究者、领军人物,注重塑造个性,发展自我,用创新思维推进智力资本化。在培养能为两国经济文化交流贡献力量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时,应当以现代经济形势为基准,定位劳动市场的需求,才能实现完整、全面地培养新型专业人才。
责任编辑:唐秀敏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向“混日子”说再见!中国高校迈向“严出”时代2018-11-12
- 最新教育资讯 频道推荐
-
为争取华裔选票 澳大利亚政客争相使用微信2019-04-01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