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教育频道>教育资讯
分享

原标题:留学移民家庭的三大心理健康问题

出国对于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一个选择,不仅仅是孩子,父母同样也面临着重大的转折,他们的心理上也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如果将移民家庭做一个分类,他们会有三种形态的存在。

第一种是全家移民,也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出国,举家前往一个新的国度,开始全新的生活。

第二种是太空人家庭,只有父母一方陪伴孩子出国。这样的太空人家庭充当陪读人角色的,通常都是妈妈。父母当中的另一方则继续留在国内工作,维持原来家庭的经济来源。

第三种家庭则是空巢家庭。这些家庭在移民之后,随着孩子逐渐成人离开,家里就只剩下父母,从而形成了空巢家庭。

这三种形态的家庭都会面临着以下不同的心理挑战,对于第一种全家移民家庭,父母带着孩子告别国内熟悉的环境,举家前往一个陌生的国度,一家人共进退,共同面对生活当中的各种挑战,无论未来会怎样,至少一家人在一起,不必承受离别之苦。对于那些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的投资移民家庭或者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移民家庭来说,全家移民应该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留学生活:留学生常见的三大心理健康问题

图片源于网络

相信很多移民家庭在出国前对未来是充满憧憬和向往。尽管他们做足了功课,从各种各样的渠道去收集国外信息,可是当他们真正走出国门开始崭新生活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周全的考虑依然抵不过现实的生活。其中各种滋味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深有体会。

他们主要面临着下面两种典型的心理挑战,一种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出国后,所有人都会面临着新环境的适应问题,首当其冲的是语言关。可以说,即便是那些英语有一定基础的人,出国后常常还是会生出”我是不是学了假英语“的感慨。因为他们发现本地人的语言习惯和曾在教科书上学到的差异实在太大。

其次是文化的差异。有的人在出国前,曾经信誓旦旦的说”要融入到当地的文化当中去“,但是出国之后却发现这并不容易,文化背景的差异让人与人之间很难深入的交流。他们发现新朋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一直停在彼此客套寒暄的层面,有的人甚至会觉得,一听到本地人用外语和自己说话,思维就转不动了,在国内能言善辩,但是到了国外却仿佛智障了一般。

此外还有自信心受到的打击。很多人在国内大事小事处理起来游刃有余,可是出国以后,由于不懂这里的规则,不明白这里的风俗,常常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费周章,或者会犯一些低级错误,让人啼笑皆非。这种挫败感严重打击了一个人的自信心,让人感到非常的沮丧和恼怒。除去新环境的适应问题,要解决一家人的生计也是移民家庭将面临的重要挑战。很多人在国内有着光鲜的职位,出国后却高不成低不就,一些人迫于经济压力只能屈就从事体力劳动。尽管在国外,我们会看到那些哼着小曲,欢快地跟人打招呼的垃圾工,和蔼可亲主动与人寒暄的停车场指挥员,让我们切实感受到,这里的文化是职业不分贵贱,本地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他们都很敬业,也很愉悦,可是当事关自己的时候,却无论如何洒脱不起来。我曾经见到过一位巧言善辩的律师,成了大统华整理货架的职员;一位博学多才的教授成了蛋糕店的面包师;曾经跨国公司的高管成了机场接送的司机。生活的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一落千丈的心理落差让人感到无奈,焦虑和抑郁。

如果说经济等方面的压力,让许多移民家庭感受到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那么对于那些已经解决了财务自由的家庭来说,出国是不是就到了天堂呢?国外好山好水,人际关系简单,不需要工作,没有压力,自由自在的生活难道不是理想当中的状态么!然而答案却是否定的,在我的诸多来访者当中,不乏那些住着豪宅开着豪车却饱受失眠抑郁孤独之苦的人,他们有着优越的生活,他们的微信朋友圈里面满是旅游、聚餐、运动或者各种各样的琴棋书画。貌似过着令人称羡的神仙般的日子,却依然不快乐,缺少幸福感,甚至陷入了心理疾病的泥沼无法自拔。这种心理状态称为生命不可承受之轻。造成这种心理状态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人失去了价值感和归属感,因为他们曾经事业有成,在过去的经历当中,也许经历过许多风浪也渴望着风平浪静的生活,可是一旦风平浪静了,他就失去了搏击风浪时候的激情,以及战胜风浪之后的成就感,风平浪静成了生活的全部后,这样的人内心像被掏空了似的。

即使他们用各种休闲娱乐或者挥霍无度的方式来填补着自己生活的空白。但他们的内心,依然无法感受到满足和幸福,更糟糕的是,这样的人很难被理解,因为在别人的眼里这样的人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根本不值得同情。

然而作为一名心理师,我想说心理问题与拥有多少财产获得多大成功没有关系,无论处于何种生活状态,每个人都应该经常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审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刚发现异常要积极的去面对,必要的时候应该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第二种太空人家庭,他们又会面临哪些心理问题呢?由于太空人家庭是夫妻一方陪同孩子出国,另一方则继续留在国内。这样的生活状态,会给家庭成员的心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是夫妻关系容易产生危机。长时间的两地分居,让夫妻双方的亲密关系蒙上了阴影,尽管我们会说距离产生美,小别胜新婚,然而事实上,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因异地分居造成的婚姻破裂的案例。异地分居,会给夫妻关系带来以下的危害:第一,长期的分离,当一方遇到困难的事情,很难会得到对方的帮助和支持,因而容易产生不满的情绪;第二,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双方彼此的生活圈子和生活内容会产生巨大的差异,这容易造成夫妻之间无法在一个频道上沟通,因而产生严重的沟通障碍;第三,因为时空的差异加上沟通不畅,进而容易造成夫妻之间产生猜疑,同时也给第三者带来了可乘之机,给婚姻关系造成致命的打击。

除了给夫妻关系造成影响,太空人家庭在亲子关系上也容易出现问题,首先对于陪读一方来说,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照顾孩子,由于对于国外教育体制不是很了解,容易跟孩子之间产生隔阂,孩子会觉得大人不懂,想不明白,于是不愿意再多沟通,再加上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叛逆的行为,这会进一步放大亲子关系之间产生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远离孩子的一方来说,容易会出现亲子关系疏远的问题。由于无法保持与孩子的沟通,渐渐的大人与孩子之间的共同语言变得少了,越来越没有办法互相理解,他们之间的代沟问题会更加突出,这让大人感到非常失落,孩子的世界与自己越来越远,彼此的情感也渐渐的变淡了。

另外,对于孩子来说,生活当中缺少了父亲或者母亲的陪伴,会让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产生情感缺失的问题;如果夫妻双方因为长期分离,已经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这种影响一定会波及到孩子。同时我们知道孩子婚恋观的形成大都源于父母,如果父母长期分离,相当于孩子缺少了最好的学习模板,让孩子无法观察到父母的相处之道时,未来当孩子长大成人以后,也将很难懂得如何与他的伴侣和谐相处。

至于第三种空巢家庭,他们面临的心理问题也非常复杂。有数据统计,近年来最主要的移民原因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这远远超过了因为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等这些原因的移民。可以说,孩子是大多数移民家庭的重心,一旦孩子离开,很多移民家庭就失去了当初移民时的主要意义,这仿佛让父母失去了主心骨,这个时候有的父母选择了回流,可是多年的海外生活让他们远离国内的生活圈子,回国以后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变得无所适从;也有一些父母选择继续留在国外,但是生活内容似乎变得更加单一,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变得索然无味,这些家庭的父母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于是很多人患上了空巢综合症。所谓空巢综合症,就是指中老年人生活在远离子女的空巢环境下,由于人际关系疏远而产生被分离被舍弃的感觉,他们好像是浮萍,在国内或者国外漂浮着,没有根基。于是常常会出现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等等一系列的心理失调症状。

以上三类家庭由于生活状态发生重大的变化,因而成为心理问题的重灾区,在我的来访者当中,除了一些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患者,大部分人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失眠、心理疲劳、焦虑症、孤独症、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狂躁症等等。当初做出出国选择的时候,所有家庭都是出于人往高处走的想法,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加先进的教育,让家人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谁曾想,当面临各种心理挑战的时候,他们却没有能力去应对,从而患上了心理问题甚至于心理疾病,让家庭蒙上了阴影。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来预防和应对这些心理问题呢?

首先作为移民父母,需要去调整自身认知。很多父母离开原来国内的舒适圈,选择了移民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生存环境,加上中国的传统文化让父母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但同时父母心中也产生了强烈的自我牺牲感,觉得这样的选择是委屈自己,成全孩子。因此潜意识里认为,既然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必须珍惜否则就是大逆不道,我想有这样认知的移民家庭应该为数不少,然而,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想法,常常让遇到困难和挫折的人失去心理平衡。他们的不满情绪会不断的蔓延,从而使得夫妻之间不再亲密,亲子之间冲突不断。

但是,如果我们将人生看作是一段旅程,移民的经历作为丰富人生的一种方式,那么我们的感受将会截然不同。无论什么年龄,假如我们依然拥有孩童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我们会发现,在新的国度,新的生活环境下,有着许许多多新奇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发现,难道这不是一段充满着惊喜的旅程吗?

请不要将孩子作为挡箭牌,很多父母生活的不如意就会说都是为了孩子。实际上,这个背后隐藏着一个不愿意努力的自己。自己不努力学习英语,因为要忙着做家务,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因为定时要去接送孩子,不想出去工作,因为孩子还小,离不开自己。扪心自问,真的是孩子妨碍了自己吗?真的没有办法让自己踏踏实实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去吗?也许是因为拿孩子作为挡箭牌更加容易一点吧,我见过独自带着幼儿园的儿子在美国顺利完成了MBA学习的妈妈。一位刚刚生了二宝的妈妈,在怀孕和产假期间仍然坚持在国外的大学里进修她所喜爱的心理学。我还听说过一位有着六个孩子的母亲,六个孩子出生在不同的国家。同时也是一家连锁企业的老板,孩子出生的国度都有它的分支机构,最不可思议的是她并没有请保姆来帮她带孩子,她和孩子保持着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成人需要调整自己的认知,不要再给自己找借口,要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其次要建立新的人际圈。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尽管很多人在国内抱怨人际关系复杂,家人之间缺乏界限,因而感到不满和烦躁,但是当出国以后,如果不去建立新的人际圈,孤独感会不断侵袭人的心理健康。很多人用好山好水好寂寞来形容国外的生活,也反映了人们对亲人,朋友的依恋,时间一久就开始想念国内的热闹了。当然,建立新的人际圈并不容易,回想我们以前的人际圈,与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同学圈、战友圈、同事圈、亲人圈,形成了稳固信赖的人际关系。

出国以后,对于孩子来说,建立新的人际圈不是很困难,但是作为成年人的父母,要找到可以深交的朋友不容易,成年人需要用更加开放的心态与人相处。其实同为在海外生活的同胞,大家有着近似的经历,近似的生活状态,心理状态,只要有开放的心态,愿意与人多沟通交流,相信可以获得属于自己新的人际圈,彼此帮助,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共同应对在异国他乡的困难。

第三,自我修炼,活在当下。《当下的力量》一书的作者说过,“当下时刻是你所能拥有的一切,从来没有一刻,你的生命是不在当下的”。作为移民,当崭新的生活以充满挑战与困难的这种方式出现的时候,如果总是追忆过去,留恋着曾经舒适的生活,心里难免会懊恼,总是抱怨现在的生活是那么的不易,甚至开始怀疑当初的移民决定是否正确,或者如果你总是幻想未来,幻想有一天你可以过上天堂般的生活,可以生活得无忧无虑,如果无法达成所愿,则开始抱怨现实生活的不公。

其实过去已经过去,不会再回来,如果总是将自己放置在过去之中,无疑是给自己加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让自己的当下过得无比艰难;而未来还没有来临,你根本无法掌控他,未来只能在当下里去经历,因此你所拥有的不就是当下这一刻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到时间的陷阱当中去,你常常生活在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之中,这样你的心思会被过去和未来占据,而让当下仍然巡着旧有的轨迹前行,于是未来成了过去的复制品,表面上的变化可能是有的,但实际真正的变化却很少发生。想要真正发生改变,主要依赖于一个人是否能够充分地汲取当下的力量来解决过去的问题,去实现对未来的期待。

可以这么说,过去和未来是对我们的当下进行搅局的,要让自己真正活在当下,是需要修炼的。好消息是,移民海外给了我们静心最好的环境,让我们可以远离嘈杂回到内心,当我们褪去以前的光环,一切重新开始时,我们可以更好的回到我们的内心深处,不再借助外部的评价体系,而是感受真正的自我。当我们通过修炼,可以清楚得看清自我,并极具内心的能量,活出真正的自我,那么内心就像充盈着幸福和喜乐。

第四,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今患有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纳闷为什么生活条件好了,心理却出问题了,老一辈生活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却很少听说有心理问题。这个现象需要一分为二来说,首先,现在的生活环境,比起老一辈纷繁复杂得多,人们面临的变化比老一辈多得多。一方面人们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但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对人的心理要求更高了。就像移民这件事,几十年前极少数人有机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而现在每年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家庭选择出国,这就对做出这个决定的家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并不是说老一辈在他们那个年代就没有心理问题,而是那个时候心理学不像现在这么普及,即使有了心理问题,也往往不为人所知,加上信息闭塞,人们听说的心理问题也就极少了。不像现在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通过各种渠道可以获得丰富的心理学知识,那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也不再羞于提及心理问题。

我们的身体会感冒,其实心理也会生病,如果心理出现问题,首先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提升自我认知。其次可以通过自我修炼集聚内在的力量。当然我们知道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一个人感到内在力量匮乏的时候,当发现自己陷于负面情绪无法自拔的时候,一定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一位合格的心理师,有能力调动个人的内在力量,促成调整和改变,让他不再陷于失眠、焦躁、烦闷、抑郁的泥沼当中,可以让阳光投进到生活中,也让移民生活成为人生当中最值得回味的旅程。到了未来,最终会为现在这个积极努力的自己而感到骄傲,可以骄傲地对自己说,对家人说,对后代说,移民是我此生做出的最重要,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责任编辑:唐秀敏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教育资讯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上空铺满了绝美晚霞,你看到了吗?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