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强为什么摔不死?”“燃烧后的火柴为什么具有磁性?”“往台风里扔一颗原子弹会怎样?”……这些好奇心驱使下的小问题随处可见,看似简单却没那么容易回答,因为它们背后还藏着各种科学知识。
在信息流铺天盖地的互联网上,一群平均年龄仅仅25岁的年轻人把那些千奇百怪的问题收集起来,用科学手段寻找答案,最后通过最流行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公布在网上。
他们是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幕后团队。在坚持了五年的时间后,最近,这个专治“不明白”的公号火了,做实验、讲段子……大众眼中高冷的物理学知识,在他们的努力下变得平易近人起来:科学,原来也可以很有趣。
“科普网红”公号诞生记
“很累。刚开公号的时候,每天一睁眼想的就是今天推送些什么内容才好。”这是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众号负责人成蒙的感受。
中科院物理所科学传播中心早期团队。成蒙供图
2014年11月1日,“中科院物理所”公号正式上线,最初负责公号日常工作的,只有成蒙一个人。他也刚刚才博士毕业留所,这是接到的第一个任务。
“现在看来,果断开公号应该是我们当时勇气的体现,想和所里的官网形成互补,甚至是做一个更有影响力的平台。”他观察过,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公众号,内容主要以招生、政务信息和科研成果等为主,阅读量实在惨淡。
成蒙和时任物理所综合处处长魏红祥认真做了调研,“大家其实愿意了解一些科学知识。但去看物理所网站的人很少,自媒体这么流行,潜在观众太多了,如果定位恰当的话,物理所的公众号就可以成为一个受关注的自媒体,所以我们决定走科普路线。”
一开始,成蒙主要搜罗各种靠谱科普文章放在公号上。随后,他邀请所里几个动手能力强、表达能力又好的小师弟“入群”,几个人一商量,定下了“问答”、“正经玩”和“线上科学日”三个专栏的雏形。
“现在,我们的团队超过40个人,有人毕业离开,也不断有新人加入。”随着时间推移,成蒙成了“元老”,负责内容的审核把关。而这个公号的粉丝也已接近百万,成了新晋科普“网红”。
科学?也可以很有趣啊
对非专业人士来说,物理学知识往往自带难懂标签,充斥着各种符号的科学很难领会。但中科院物理所的公号内容,打破了这个惯例。
“科学其实可以很有趣的。”成蒙举了一个例子,“我们所里的曹则贤研究员,是真正的大科学家,他的讲课内容一点都不枯燥。”
曹则贤研究员。成蒙供图
有一回,曹则贤给学生授课时,涉及电荷的静电屏蔽效应。看着台下一脸懵的学生,他做了一个有趣的比方:正负电荷好比男生女生,当两个电荷距离较远时,其中一个电荷的周围如果被异性电荷围绕的时候,中间这个电荷就相当于被静电屏蔽了。
“他跟学生们说,你看,这就是异地恋的现实悲剧,身边的异性干扰你和外地的ta的感情。”在成蒙眼中,曹则贤就是一个能把物理看透且讲透的人,经常会用社会里一些现象和物理知识类比,生动且充满智慧的思考。
类似的内容还有许多,其他人看完的感受也是如此。曾经有一位粉丝在后台留言,“我一文科生居然能看懂!”这句话让成蒙很感慨,“某种意义上,算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吧”。
在B站和抖音走红
随着各种视频平台的风行,成蒙和小伙伴们开始琢磨起直播的主意。
他们先布置了一件直播室,面积不大,装饰也不甚精致,看上去相当“磕碜”。在固定的时间内,他们会准时开始直播,内容往往围绕几个小实验展开,然后跟在线的粉丝们聊聊科学。
直播室现场。成蒙供图
这些科研界的“主播”们并不注意个人形象,白天在实验室跟瓶瓶罐罐和各种仪器打交道,晚上可能穿着T恤短裤就出现在镜头前,解读的也都是平时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同样做科普,我们的定位是接地气。”成蒙知道,“中科院”的头衔难免让公众有一种距离感,好像这里的科学家讲得知识就应该听不懂才正常,“我们的科普对象比较明确,主要是青少年,还有老百姓,自然要根据大家的喜好对症下药”。
当然,公号中或者视频里也会推送一些资深大家讲授的内容,但通常会更硬核一些,能消化的人群可能至少得有大学物理的基础。成蒙比较满意这样的搭配,基本能涵盖大家的需求。
在抖音上,他们拥有上百万粉丝;在B站上,则被粉丝们亲切的称呼为“中二所”,最活跃的李治林也得到了“大师兄”的昵称,到现在谁在物理所打听他,一提“大师兄”,几乎都知道。
与二次元无缝对接的科研工作者们
现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公号团队的成员们,已经把科普内容传递到当下流行的几乎所有新媒体平台上,并努力说服更多的科学家,尤其是所里的研究员们,去各个平台跟观众互动。
直播现场,李治林出镜。成蒙供图
“可能大家确实不太会想到,科学家也有调皮的一面,官方科研机构的账号竟然也会说些网络流行语,甚至是段子。”但成蒙相信,“了解这个领域的人,尤其是我们的新媒体粉丝们应该见怪不怪了,大家已经是时常互动的朋友”。
有一个来自粉丝的小故事,让成蒙感动许久。他说,2015年夏天时,国科大一位负责人去云南招生,在一个很偏远的地区,他和学生们聊天,有个孩子脱口而出,说想去中国科学院大学。
“随后,这个孩子又被问到具体想去哪里,他竟然不假思索地说中科院物理所,原来早就关注了我们的公众号。”在运营公众号之初,成蒙也怀疑过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不是没啥意义,但这个故事让他坚定了努力下去的信念。
不过,被粉丝们叫做“科普界的网红”,成蒙和小伙伴们有时心里也会有一点点“慌”,“毕竟科研工作者整体上还是低调一些,大家来看内容讨论物理知识就挺好,不用像追星一样追捧”。
“我们,不过是一些科学内容的传播者,那些真正伟大的科学大家们,才应该是年轻人的偶像。”未来,成蒙也计划着动员更多人参与到科普工作中去,“能让大家多学点有益的知识就好,对吧?”(记者 上官云)
责任编辑:唐秀敏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最新教育资讯 频道推荐
-
中国幼教行业发展迅速 如何做到“因材施教”2019-08-02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漫画台湾:我们都是中国人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