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教育频道>教育资讯
分享

暑假期间,不少中小学生的作息变得不如上学时规律了。而不规律的作息是伤害他们视力的原因之一。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89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9%的受访家长称孩子在暑期期间作息不规律。进一步分析发现,作息不规律的中小学生近视率(74.9%)远高于作息规律的中小学生(52.5%)。93.9%的受访家长暑假期间比平时更加担心孩子视力下降。

  89.9%受访家长称孩子暑假作息不规律

河北石家庄市民毕启明(化名)的孩子,开学就要读初三了,目前近视100多度,他感觉,假期里孩子们普遍作息不规律。“我身边不少同事和朋友聊天时都表示,自家孩子上学时不得不按时起床,放了假就自由了,家长舍不得一早就喊孩子起来。有的孩子晚上经常熬夜甚至通宵地玩,作息时间乱得很”。

河北唐山市民张亓军(化名)孩子开学升小学六年级。他对记者说,一到寒暑假,孩子经常没日没夜地拿着手机打游戏,晚上很晚才睡,第二天早上就起不来,生物钟乱了,眼睛也跟着受罪。“因为用眼过度,孩子假期经常出现眼睛红、流泪的现象”。

调查显示,89.9%的受访家长坦言孩子暑假作息不规律,其中,53.8%的受访家长称孩子作息时间有时规律有时不规律,36.1%的受访家长称自己孩子几乎每天都是晚睡晚起。小学高年级学生家长中,称孩子作息不规律的最多(93.0%),其次是初中学生家长(89.6%)。

52.6%的受访家长感觉孩子假期作息不规律损伤他们的视力。进一步分析发现,作息不规律的中小学生近视率(74.9%)远高于作息规律的中小学生(52.5%)。并且在作息不规律的孩子中,晚睡晚起的孩子患近视的(83.8%)远多于时好时坏的孩子(68.9%)。

山东泰安准高三学生吴亮(化名)左右眼近视度数都已超过600度,他对记者说,自己看书时间稍微长点,眼睛就觉得酸,闭上眼时会有痛感,“早上起来眼睛经常是肿着的,我感觉跟休息不够、睡眠不好有关”。

据受访家长观察,孩子暑假期间眼睛容易出现的不良状况包括:眼睛易疲劳(57.7%)、总揉眼睛(51.5%)、眼睛干涩(50.1%)等。

93.9%的受访家长暑假期间比平时更加担心孩子视力下降。

西南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唐智松介绍,中小学生视力下降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小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习、课外和课后的用眼都影响着他们视力的发展,其中任何环节的用眼不当都能导致视力或轻或重的下降。中小学生自控力弱,暑假这样的长假期,他们因为不如平时上学时生活规律,缺乏活动安排的节奏性转换,很可能出现视力急剧下降”。

  教育专家:要培养孩子从小养成管理和控制的习惯

河北省沧州市第二中学某高二班主任李嘉(化名)认为,虽然近些年倡导“快乐教育”,但实际上孩子们的学习任务不减反增。到了寒暑假,学校对学生的约束力减弱许多,很多家长一方面给孩子报了很多补习班,另一方面又管不住孩子用电子产品,孩子视力就容易出问题。

“父母经常叮嘱我注意用眼卫生,但我基本都不太注意听,养不成这种习惯。”吴亮说。

“我规定孩子每天只能有半小时用手机娱乐的时间,但通常他都玩1个多小时。”河南信阳初一学生家长李虹萱(化名)说,她的孩子左眼近视300多度,右眼近视200多度,“虽然平时我也总提醒孩子注意用眼卫生,但是孩子嘴上答应着,过会儿就忘了”。

调查中,72.1%的受访家长表示,自己提醒孩子注意用眼卫生时孩子当时会听,27.9%的受访家长坦言孩子一点也听不进去。

对于引导孩子科学用眼,毕启明总结了一些办法:“不打不骂,要有耐心,告诉孩子不良用眼习惯对视力的危害有多深远,鼓励孩子出去做他喜欢的运动,比如打篮球。”

“许多家长是有科学用眼常识的,也会尝试引导孩子科学用眼。但家长的管教仅仅是外部力量,孩子是否听取并执行还要取决于他们自己。”唐智松认为,引导孩子科学用眼需要从两个方面去做,一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包括如何调节用眼活动以保护视力;二是家长和教师一起作为外部力量,督促孩子科学用眼,帮助他们避免或减缓视力下降”。

受访者中,41.4%的人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家长,36.6%的人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家长,15.5%的人是初中学生的家长,6.6%的是高中学生的家长。72.6%的受访家长的孩子已经患近视,其中,轻度近视的占61.5%,高度近视的占11.1%。(记者 杜园春)

责任编辑:唐秀敏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教育资讯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高新区芝田周氏宗祠:文有大儒周希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