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黑龙江一学校组织学生扫雪,有13岁女生扫雪近3小时,全程没有戴手套,导致手指被严重冻伤,险遭截肢。事情发生以后,有网络媒体在微博上发起“学生该不该为学校义务劳动”的讨论。有人认为,学生不是清洁工,不该出来扫雪。
因为扫雪时间过长,没有戴手套,学生手指被严重冻伤,学校无疑要反思并承担其中的安全管理责任。东北天气严寒,让学生长时间在户外扫雪是否合适;组织扫雪的教师是否尽到保护义务,检查学生是否做好防寒防冻准备,相信对于这些问题,任何有常识的人都不难给出一个答案。
但是,把问题指向为“学生该不该为学校义务劳动”,却落入了顾此失彼的简单思维。如此表述方式,似乎将学生和学校视为对立的利益冲突体,不仅夸大了学生的被动性,也把学校组织学生劳动过于工具化了。
学生在学校适当参加劳动,不应该理解为学校“需要”学生的劳动,而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衡量学生能力的“德智体美劳”五大指标中,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素养不可或缺,劳育是教育的重要维度。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劳动教育却被教育者和社会忽视了。尽管学校设有劳技课,但很多劳技课程不够接地气,学生能够在劳技课上做出精巧的作品,取得较好的成绩,在生活中却未必熟悉一针一线。随着学生升学压力加大,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也逐渐降低,很多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校园劳动,也逐渐由别人代替。部分学校和家长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排除”了他们眼中不必要的“干扰”。
针对劳动教育欠缺的问题,国家和有关部门陆续出台文件,强调加强劳育。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机制”。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再次强调“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开展劳动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劳动技能。“劳动课”不是理论课,与其让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不如放手让学生亲手尝试。当然,教师也不能放手不管,要传授给学生有实践意义的劳动技能,告诉学生劳动技巧和安全防护知识。很多教师只让学生参加劳动,自己却“袖手旁观”,其教育效果显然不及亲力亲为的示范来得好。
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提高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很多成年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定期轮换的值日,或者隔段时间教室大扫除,不仅能维持学习环境的整洁,还是和同学亲密配合、互相协作的时候,甚至可以因此发展终身的友谊。在劳动过程中,很多文化课学习不会出现的实际问题被暴露,学生通过自己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社交能力的提升与人格素养的健全。
开展劳动教育,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学校让学生参加校园劳动,不能出于某种使用“免费劳动力”的心态,以劳动教育的名义压缩学校的运营成本。中小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不宜让他们承担过于繁重、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劳动任务。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很多劳动要么可以由机器替代,要么更多地由专业人员处理,发动大量学生参加某些非常规劳动不仅费时费力,还平添了不必要的风险。
时代在变,技术在发展,劳动的内涵与表现也时刻变化。打个比方说,生活中洗衣机已经包揽了许多家庭的日常洗衣工作,学校与其让学生手洗衣服,还不如添置几台公共洗衣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没有必要抱残守缺,社会也要对不同年代学生的成长特性予以理解。归根结底,劳动技能是服务于生活的,适应时代需求的劳动教育才有生命力。
生活需要劳动,劳动教育关系到一生的幸福生活。学生参加校园劳动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对此,教育者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家长与社会也应当加深对劳动教育的理解,起到支持和鼓励的作用,而不是纠缠于“学生该不该为学校义务劳动”这一伪命题。
责任编辑:唐秀敏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劳动教育来了爸妈不让干?家校合力学校有妙招!2019-12-12
- 没时间、舍不得……孩子劳动教育 难在哪儿?2019-11-08
- 最新教育资讯 频道推荐
-
每天学习16小时!小学生吐槽学习太累又没工资2020-01-08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