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台湾主要政党陆续公布“不分区立委”提名名单。不分区名单人选与顺位是否符合社会期待,因为涉及政党的理念与形象,因此将直接冲击“立委”与“总统”选情。
由于台湾“双首长”的政治制度中具备部分“内阁制”的特质,使得台湾“立法院”遂成为政治体制中体现民意与监督行政权的重要机制。换言之,“立法院”的功能使得台湾政党必须在行政与“立法”的权力互动中扮演“内造政党”的角色。有别于“群众性政党”,“内造政党”则指涉政党的权力核心除集中于党中央之外,“中央政策会”与“立院党团”皆有举足轻重的政治作用。
深入探讨,“不分区立委”则是落实“内造政党”的重要指标。就甄拔的角度来看,“不分区立委”几乎为各政党的“资深立委”与“前排议员”所担任,但基于专业的考量与选民的需求,政党往往也会纳入政党理念接近但具有专业素质或是特定群体代表。理论上来说,拥有政治优势的政党在这两者之间的操作空间自然较为宽裕,甚至可以稍微着重代表性、专业诉求与理念主张;处于劣势的政党能够操作的空间相对有限,往往以权力布局作为主要的考量。
若以这样的切入点来思考,台湾整体社会的政治文化的转变,使得政党在思考不分区的人选中,理念与回应民意诉求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多数政党所提出的人选中,都尽量包含了妇女、劳工、环保、社福、青年、原住民等各领域的代表或专业人士,这意味着多元化社会群体、专业议题的审视、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以及弱势群体的利益俨然成为政党提名时的重大考量。这也是大家对于国、民两大党图政党名单后,引发讨论与评论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周冬
- 最新台湾选举 频道推荐
-
台湾洪秀柱用尽“洪荒之力”辅选花莲市长2016-10-18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