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海峡两岸>台湾新闻
分享

根据媒体报导,台当局“教育部”拟在“十二年基本教育语文领域-语文课程纲要”中,降低文言文的比例,引起了各方的争议。台湾《中央网络报》对此发表评论说,民进党当局新课纲降低文言文的比例,只是“去中国化”的另一配套措施而已。

赞成降低文言文比例者,大抵以下两种论点。一种是披着专业的外衣来批评文言文,例如有的人抬出胡适批评文言文是半死的文字,因此要让学生从半死的文字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白话文。如果依照这个逻辑,文言文既然是半死的文字,又何必要学,根本应该全部删除才是。然而,胡适的批评是因为要推行白话文运动,有其时代背景,岂可假胡适之口来非今日之教育。唐诗、宋词、元曲,乃至于散文,多的是文学瑰宝,更具有跨时空的意义,学习这些文言文,对于美学的修养、知识分子的精神,皆有帮助。我们认为,文言文教材的选择的确有值得讨论的空间,但不能以偏盖全,更不能因噎废食。

第二种论点则是充满意识型态。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退休教授陈万益可为代表。他在一场研讨会中指出,中国文学史数千年,庞大体系把师生绑死,呼吁应该开放,让孩子呼吸新鲜空气。从这个观点来看,文言文是属于“中国”的,其本质就像“外国的文学”一样,与台湾这块土地无关。但这些人实际上所担忧的是,透过文言文的教育,会自然而然地养成这些人的中国意识。

文章指出,民进党当局的新课纲中打算把中国史并入东亚史,现在降低文言文的比例,只是“去中国化”的另一配套措施而已。从这个角度来看,蔡英文就是在改变两岸的现状。“维持现状”是蔡英文的承诺,但“去中国化”的作为不只是教育层面的政策,而是从思想上改变两岸关系的定位。我们必须指出,这样的作为,实无益于两岸互信的建立。

当前两岸关系最大的危机就在于缺乏互信,没有沟通。缺乏互信的结果,两岸自然会形成向下发展的螺旋,而台湾却是站在机会、资源、与时间皆不利的一方。在我们看来,民进党认为“去中国化”有助于其获取长期执政的地位,然而民进党却没有考虑到两岸关系恶化对台湾整体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说是将党与个人的利益置于台湾的利益之上。可怕的是,大多数的民进党支持者不知道这个道理而随之起舞。

责任编辑:杨林宇

最新台湾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