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海峡两岸>台湾新闻
分享

中新网11月7日电 综合台媒报道,大陆4日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26条措施”)。台媒持续关注,有评论称,“惠台26条”,不只是去年“31条”的优化升级版,更是针对台湾企业与民众在大陆的短项,具体截长补短,创造多赢。

点击进入下一页

11月4日,2019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在南京开幕。大陆方面最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引起与会嘉宾热议。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然而,大陆出台的“惠台26条”措施,民进党当局却反射性的回击和抹黑。有绿营“立委”担忧关键技术流失,台当局经济部门“次长”林全能6日表示,两周内会提出相关措施和因应之道,将对台湾企业到大陆投资或合作采更严格审查。他提醒台湾企业界注意,不要被“惠台26条”措施“欺骗”,并表示会把关,不要让台湾技术、资本、人才流到大陆。

针对林全能的说法,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赖正镒表示,“惠台26条”内容比去年的“31条”更具体,这无论对已经在大陆投资、或是有意去大陆投资的台商来说,都绝对有利。

他认为,台湾当局只觉得是“欺骗”,像是“酸葡萄”心理。他指出,5日结束的两岸企业家峰会统计,台商投资大陆金额在过去一年又增长了4成,台商的观点很客观,哪里的投资环境好、有较多机会,就会过去,“不是政治力可以阻挡的”。

台湾工业总会秘书长蔡练生则无奈表示,人家要给好处,我们反而骂对方,“惠台26条”对台商一定是有利,例如根据“26条”,未来台湾人也可在海外寻求大陆驻外资源协助,“怎可说是欺骗不欺骗”。

点击进入下一页

10月19日,两岸记者来到厦门杏林(集美)台商投资区,近距离感受三十年来发展的变化。 中新社记者 杨伏山 摄

台湾《中国时报》6日刊文指出,在蔡英文当局的眼里,两岸之间是零和竞争。即使大陆方面提出的措施对台湾人民的福祉,尤其是年轻世代的发展有帮助,都必须负面解读,都必须定调为不怀好意、居心叵测。这种回应方式,注定了会让两岸官方关系走入负向循环,越来越冷,越来越僵。但是,这种“官方冷”挡得了“民间热”吗?

文章称,“惠台26条”的出台,意味着大陆方面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通过进一步的市场开放和同等待遇,优先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的发展机遇。蔡英文当局的因应态度只是暴露了民进党执政的无能和心虚,把经济实惠解读为政治阴谋。但是,不善用大陆提供的机遇,台湾还有什么出路?

该报在另一篇题为《惠台一波波 民进党走下坡》的署名文章中表示,面对大陆惠台及争取台湾民心,民进党当局若只会反射性的回击和抹黑,更加证明其没有处理两岸问题的能力,就等着被下架吧。

责任编辑:唐秀敏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惠台26条
最新台湾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知名电竞企业遭“跨省执法” 超4亿资金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