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海峡两岸>台湾新闻
分享

新华社台北1月7日电(记者吴济海、傅双琪)台北市松山区的一家超市内,肉品区悬挂着“台湾猪”的醒目标识。林女士端详了一番猪肉,几次拿起又放下,最终选了几盒鸡肉和羊肉放入购物篮。

“虽然写的是台湾猪,但以后我们家会减少食用猪肉。”林女士说,为了家人健康,避免误食“莱猪”,全家人决定减少购买猪肉。

去年8月底,台当局无预警宣布开放使用莱克多巴胺(俗称瘦肉精)的美国猪肉与30月龄以上牛肉自2021年1月1日进口台湾。这种猪肉被台湾民众称为“莱猪”,尽管各界对之强烈反对,但开放决定仍于今年1月正式生效。

在阻挡无效后,社会各界发出“最卑微的请求”,希望当局在进口“莱猪”时能明确标识,但仍遭当局拒绝。当局农业和卫福主管部门称,可通过标识产地来做区隔。于是,各大超市、卖场均挂出“台湾猪”“某某产地牛”等标识。

林女士表示,虽然“台湾猪”和其他进口猪肉不含莱克多巴胺,但各式各样的肉品太多了,标识也多,时间久了难保不会“误选”,所以会多食用其他肉品以替代。超市工作人员说,元旦以来选购猪肉的消费者明显不如年前多。对猪肉望而却步,自然殃及到那些不含莱克多巴胺的猪肉厂商。舆论质疑,为了替美国“莱猪”开路而让其他安全猪肉受损,台当局这样的做法,公平吗?

为留住消费者,很多餐饮店也挂出醒目的“台湾猪”标识,或者打出“本店绝不使用含有莱克多巴胺的肉品”等广告。但也出现各地标识不一等乱象,令消费者无所适从。台北复兴北路一家快餐店的员工告诉记者,虽然贴了“台湾猪”标识,但不少熟识的消费者用餐时还是会问以后会不会用“莱猪”?“大家还是担心。”他说。

“莱猪”之乱除了让消费者面临食安威胁,还可能要承担肉品涨价带来的额外负担。据台湾媒体报道,元旦“莱猪”进口甫生效,已有便当业者以改用“台湾猪”为由将猪肉类便当价格调高。一些台湾产猪肉制品也传出涨价消息。消费者纷纷“吐槽”:“以后吃不起猪肉了”“涨价吧,反正不吃了”。

中国国民党7日召开“反莱猪联署”记者会,呼吁民众积极参与联署,通过实际行动展现拒绝“莱猪”民意。

“莱猪”带给台湾社会的冲击远未结束,消费者食“猪”难安。

责任编辑:庄婷婷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台湾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台胞“守榕”再回榕 寻根长乐坑田村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