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海峡两岸>台湾新闻
分享

出生于台湾省花莲县吉安乡娜荳兰部落的杨品骅,3年前在北京胡同里开了大陆第一家台湾少数民族音乐餐饮酒吧。很快,这里不仅成为台湾少数民族来北京发展的歇脚地,更吸引来自大陆的彝族、藏族、苗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伙伴。“各民族的热情和魅力在店里交织出无数欢乐时光。”杨品骅笑着说。

从13年前第一次踏足大陆至今,杨品骅已走过68个城市。从海洋到高原,从北京前门到彩云之南,他随着各少数民族交流活动一起,演出、主持、拍摄短视频,数百场活动中,努力让大陆同胞听到来自“宝岛的声音”。

童年时期在部落成长,小学后念书、生活却都在台北,特殊的经历让杨品骅格外关注少数民族议题。2007年他被当时供职的香港公司派到北京,负责奥运广告项目,短暂的停留让他一下子就萌发了“留下来”的念头。胡同里的烟火、历史古迹中的厚重、多元文化的包容开放,让他找到了一份归属感。“最重要的是,这里所有的民族文化都是平等的。”项目结束后,杨品骅辞去副总职务,决心在北京为台湾少数民族拓开一条路。

10多年的锤炼,一路艰辛,最困难时杨品骅住过北京的小仓库,熬过没有暖气的冬天。如今,杨品骅有了自己的文创团队,还成立了相关产业联合协会,帮助更多台湾少数民族步出海岛,西进大陆,奋斗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而随着杨品骅在大陆行走的地方越来越多,结识的伙伴越来越多,他对自己也有了越来越深的认识。在去年9月举办的第十二届海峡论坛大会上,杨品骅以台湾青年代表身份发言,在现场振臂高呼“我来自台湾的部落,我是骄傲的中国人”,在岛内引发强烈舆论回响,震碎“台独”的玻璃心。民进党当局气得跳脚,又是讥讽又是抹黑,而他对此回应说:“我不怕,因为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做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歌声是杨品骅沟通两岸的媒介。“其实台湾老百姓不容易接触到大陆少数民族。我们希望通过音乐等娱乐产品,让真实的大陆深度嵌入台湾老百姓的生活。对大陆老百姓也是一样,以前可能你们只听过《高山青》,现在我们有机会,就要把自己的音乐大声唱出来。”杨品骅戏称,自己是第一个把《老鼠爱大米》这首歌唱到台湾的歌手,音乐沟通了两岸,带给两岸民众共同的喜悦、共同的感动,在音乐里“歌中有你,歌中有我”。

最近,杨品骅和台湾知名词曲人吴旭文、内蒙古音乐家乌云毕力格等走访了内蒙古,打造新歌《亲爱的乌兰察布》。作品里揉进了蒙古族的唱腔、乐器,也有台湾少数民族阿美人的音乐理念。草原的辽阔和大海的高亢,共筑了一段和谐乐章。杨品骅说,两岸同文同源血脉相连,民族发展的道路从来都没有忽略我们台湾。他呼吁更多台湾青年来大陆发展,在旅游、文化、设计、农业、科技等领域通力合作,“隔海相望是现在,无限可能在未来”。(人民日报记者 汪灵犀)

责任编辑:庄婷婷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相关阅读
关键词: 杨品骅
最新台湾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年终盘点:过去这一年中国为全球经济增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