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海峡两岸>台湾新闻
分享

一份台湾寄来的特殊邮件 36封家书讲述亲情故事

泛黄的信封已有破损,亟待保护。(陈小阳 摄)

泉州晚报讯 (记者许文龙 庄建平 黄璧娇)昨日,记者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获悉,该馆收到一份从台湾新北市寄来的特殊邮件,内含36封大陆民众寄给台湾亲友的两岸家书。这是该馆2019年5月启动“征集海峡两岸往来书信”活动以来,首次收到从台湾岛内直接邮寄至大陆的两岸家书。

“爸爸,您明年一定要回来和家人共度春节……”“姨夫,春节在即,是否考虑回大陆过节,外甥在家恭候,并翘首相望……”经统计,这36封首次向公众公开展示的信件,是1947年至2001年期间,从福建、江西、湖南、重庆、上海、江苏、河南、吉林等地寄往台湾的。泛黄的纸张诉说着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割舍不断的乡情、亲情、爱情、友情。

“这些信件是我一个朋友收藏的,听闻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在征集两岸家书,他就委托我捐赠。”信件捐赠者、来自台湾新北市的洪浩然、余桂琴伉俪说,拿到信件后他们第一时间通过邮局寄往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一封封往来两岸的家书,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海峡两岸发展变迁、经济文化交流,承载了同胞企盼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殷殷心愿。如今,手写书信愈加珍贵,且因社会变迁和人员迁徙,散落在民间的两岸家书,面临着散佚或毁坏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

福建泉州是台湾同胞重要祖籍地,两地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深入。为进一步挖掘和丰富两岸历史文献资料,两年前,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正式面向海内外征集两岸同胞、海外侨胞涉台家庭往来信件。截至目前,已收集到往来两岸的1942份信件、明信片,通信时间主要集中在1920年至1940年和1977年至2015年两个时间段,主题涉及思乡心切、生死离别、教育支持、家乡建设、众生百相等,信件的主人公有台湾老兵、在台乡贤、居住在祖国大陆的台胞台属等。

“家书是两岸一家亲的有力佐证。”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长陈伟平表示,台湾从清代至日据时期,两岸亲人信件往来从未间断。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台湾与祖国大陆仍然鸿雁不断,信件经由中国香港、东南亚国家、美国等第三地邮局或通过侨胞辗转传递。1987年,两岸恢复正常通邮后,信件联系逐年递增,人员往来日益热络。在沟通信息、表达情感的琐碎文字中,家书亦包含了个人经历、家庭状况、社会风云等丰富信息,折射时代印记。家书是承托两岸同胞家族亲缘的重要载体,更是研究两岸家族史、移民史、民俗民风的重要史料。

36封家书里的两岸浓情

一份台湾寄来的特殊邮件 36封家书讲述亲情故事

小心翼翼地拆开这些家书的信封,犹如打开一段尘封的岁月。(闽台缘 供图)

“这是我们馆自2019年启动‘征集海峡两岸往来书信’后,首次从台湾岛内寄过来的两岸家书。”昨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副馆长沈文锋指着桌上刚收到的36封两岸家书兴奋地说。这些信是1947年至2001年期间大陆多个地方寄往台湾的家书,其中有弟弟寄给哥哥、儿子寄给父亲、外甥寄给舅舅、侄儿寄给叔叔、学生寄给老师、朋友寄给朋友……均为首次向公众公开展示。纸短情绵长,家书抵万金。朴实的语言,让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本报记者 许文龙 庄建平 黄璧娇 实习生 叶柳琨 刘鸿霖/文 本报记者 陈小阳/图(除署名外)

一份台湾寄来的特殊邮件 36封家书讲述亲情故事

信件成为两岸亲人联系的重要渠道

父子情 子盼父归来 共度团圆节

“爸爸,听说您身体全身酸痛、两手发麻,请一定要到医院去看病,保重好身体。您身体不好,就不要去上班,在家里休息。我现在感到很痛苦,不能到您身边照顾您。我这个做儿子的真没用,请爸爸原谅……”这是一封1991年2月23日从江西永丰县寄往台湾台北市的家书,寄信人名叫钟金根,收信人是他身居台湾的父亲钟国兴。

钟金根得知父亲生病,万分焦急,细致嘱咐,并对自己不能在父亲身边尽孝感到痛苦。此外,他还告知父亲家里准备筹钱盖房子,并热烈期盼父亲来年春节能回大陆与家人一起共度新春佳节。

在这批信件中,共有6封是钟金根写给父亲钟国兴的信,时间从1991年2月至1992年12月。在1991年10月的信中,钟金根告诉父亲家中房子已建好,同时关心父亲身体状况,表达了全家人对父亲强烈的思念之情。

从信中可知,父亲钟国兴经常给老家亲人汇钱、寄药,还准备在返乡探亲时,从台湾为儿媳和孙子们购买衣物。1992年5月的信中,当钟金根得知父亲当年无法回乡与家人一起过中秋节时,亦失望不已。听说父亲在台湾再婚,他十分欣喜,希望父亲能带着台湾的妻子一起回乡看看。

接下来的信中,钟金根反复询问父亲是否能在中秋节回家团聚,并准备到机场迎接父亲。同时,他还从大陆给父亲寄去相关药物,关心其身体健康。“如果这些药能把你的病治好,我会十分高兴。”字里行间,透露出孝顺和思念之情。

一份台湾寄来的特殊邮件 36封家书讲述亲情故事

信中饱含对亲人的思念

兄弟情 弟与兄商议 为亡母立碑

这些信中,有三封信是1997年至1998年,河南临颍县人邰海科寄给身居台湾台北市的四哥邰学海。“我谨以十分悲痛的心情告诉哥嫂,咱娘于1997年2月15日夜间10点25分停止呼吸,与我们永别了!母亲享年107岁,逝世时面容安详。”在1997年2月的信中,邰海科告知四哥母亲去世的消息,详述为母亲热闹举办葬礼的细节,让哥嫂不要过于悲痛,节哀保重身体。

此后的信中,邰海科为自己孩子私自写信向四哥要钱一事道歉。“孩子幼稚、鲁莽,做事脑子一热,不加思考,开口向你要钱。希望哥嫂能原谅。”他直言,如今家里条件越来越好,算得上丰衣足食,生活上没什么困难。

他还通过信件与四哥商量为亡母立碑事宜,希望四哥能将在台亲属名字告知,方便立碑时刻上他们的名字。“你信上讲,立碑时你们可能回不来,我完全理解。哥嫂年迈,体弱多病,不求你们回来,只希望二位多保重身体,多活上几年。”他在信中说,家族子孙都走光明正道,村里人对他们整个家族评价很高,让哥嫂一切放心。

一份台湾寄来的特殊邮件 36封家书讲述亲情故事

得知台湾地震,大陆亲友心急如焚。

舅甥情 听闻大地震 甥忧舅安危

两岸家书中,亦可窥见特定历史事件中,两岸亲人之间令人动容的亲情。

1999年9月21日,台湾南投县发生20世纪末台湾最大的地震,震级为里氏7.6级,震源深度8公里,给台湾民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当时,上海人桂美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身在台湾的舅父崔云鹏一家人。“刚得知台湾地震时,我赶快去凤双路拿了地址给您打电话,谁知您处电报号码不对,是空号。”她在地震几天后写给舅父信中这样写道,流露出对亲人安全的担忧及联系不上亲人的心急如焚。

在写信之前,桂美还尝试过发送特快专递信件,可惜不知是何原因被退回。之后,她又辗转打听到一个朋友的亲戚在台北,想请他到舅父住处一探究竟,但因对方搬家不方便,只好作罢。“他告知我台北只是震塌了一座宾馆,其他损失不大,我才稍微安心一些。那还是寄信吧,不知道这次是否还会被退回。”信的内容显示她仍心怀忐忑,希望早日收到舅父平安的消息。

文末,她不忘告知舅父,家中一切都好,只是母亲住院,担心舅父安全,容易胡思乱想。希望舅父赶紧“来信报平安,让家人放心”。

一份台湾寄来的特殊邮件 36封家书讲述亲情故事

部分信纸被水浸泡,字迹变得模糊。

叔侄情 赞助学杂费 助后辈成才

1997年3月,一封从福建光泽县寄往台湾台北的信中,共有两张信纸,写信者分别为笑雯和徐钦麟,收信人为二人在台湾的叔叔张士儒。

“叔在信中说要汇钱来负担飚、骥读书费用,您用养老金帮忙培养孩子,我心里过意不去。我经常教导他们要节俭,不能乱花钱。孩子们也深深懂得五叔公的爱心,他们永远会铭记。”笑雯在信中十分感激五叔资助家中孩子上学,同时坦言自己患上头痛等疾病,希望叔叔回乡时能帮她带点药物。

从徐钦麟信中可以看出,五叔资助过大陆不少亲人。“我们更是受益匪浅,又未能好好报答孝敬您,深感惭愧。”信中,他十分体会叔叔艰难,让叔叔务必照顾好自己身体,并将积蓄留着,不用一直操心老家亲友。

1993年5月,吉林省海亮写给台湾台北伯父胡志祥的信中写道,他收到伯父的1000元汇款,资助他完成学业,令他十分感动。他立志更加勤奋学习,不辜负伯父期望,同时也让伯父“不必再为我们这边的人操心”。

一份台湾寄来的特殊邮件 36封家书讲述亲情故事

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扫描信件

朋友情 老友情谊真 佳节遥祝好

“兰川老弟:我有幸和您一同进入新世纪,欣逢第一个春节,谨祝阖府康宁、健康长寿!周奋行、周逸华鞠躬!”2000年腊月二十四,一封由江苏扬州寄往台湾台北的信笺上仅此寥寥数语,信封及信纸上均用繁体字书写,可见寄件人之用心。

当年10月,周奋行再次给徐兰川去信,从信中内容判断,两人为十分要好的朋友,并且在大陆拥有诸多共同好友。信中,周奋行告知徐兰川另一位共同好友时哲过生日时,时哲的子女在江苏镇江一酒楼订五桌宴席为其过生日一事。“生日宴上,五代同堂气氛热烈喜庆,时哲说心中充满欢悦,并说兰川老弟提过‘蟹黄汤包’,可惜人在台湾不能请来非常遗憾。”言语间,周奋行感慨大家几十年友情历经世事沧桑,如今还能有幸通信互相关心,实属不易。

“我虽未能参加此次时哲兄盛宴,着实为他高兴了好多天,梦萦魂牵幻想融入‘宴春寿筵’,共同举杯为他祝寿情景。少年迄今与时哲同学、共事全部过程,时时盘旋在脑海中……”由此可见周奋行与众人的友谊情深。“中秋、重阳佳节中,思念兰川老弟,特写信向兰川老弟和尊夫人及阖府上下请安!”

师生情 学生问师安 迷茫求解答

这批信中,最早的一封是1947年,身在江苏南京的学生杨佐写给远赴台湾的老师宗亮东的信。据考证,宗亮东是江苏省宜兴人,获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硕士,曾任丽江师范学校校长,1946年应邀前往台湾师范大学执教。杨佐是宗亮东在丽江师范学校任校长时的学生。

写信时,杨佐刚好参加完期末考试,心情十分轻松。信中,他告知宗亮东关于张惜珍、胡汝英等同学的近况,“望校长不必太担心”,同时汇报自己所学专业及学校概况。“求学问不在学校环境、设备,主要在自己。”由于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令他有些寝食难安,并向宗亮东寻求方法建议。信中,他还向宗亮东汇报了当时昆明的政治、经济动向,同时询问如何申请生活补助金等事宜。“在昆明时,校长曾帮我们成功申领生活补助金,这是您花多少血汗换来的,不知现在怎样才能领到?”寥寥几笔,宗亮东任校长时,为学生奔走的身影跃然纸上。

一份台湾寄来的特殊邮件 36封家书讲述亲情故事

一同研究信件(闽台缘 供图)

一份台湾寄来的特殊邮件 36封家书讲述亲情故事

从台湾寄来的邮件,带来了珍贵的两岸家书。

责任编辑:庄婷婷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台湾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再次任命阿里波夫为总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