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记者王承昊、孟佳)追寻、求知、提升、尝新……回顾刚刚过去的2021年暑假,4位就读于北京高校的台湾学生感触良多。不同的选择,让他们拥有了各自精彩的暑假故事。
“这个暑假我过得很充实。”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研一学生林家萱说。她大学本科在台湾学习舞蹈专业,曾来北京交换一年,她发现“大陆的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得很好”。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大陆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台湾学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宝岛学子。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台生报考大陆高校的热情依然不减。统计显示,目前在大陆高校就读的台生约有1.2万人,林家萱便是其中之一。
一年前,为了更好学习民族民间舞,林家萱从台北来到北京。这个暑假,她也没有停止练舞,“类型太多了,总想多学一点”。
“台湾少数民族和大陆南方少数民族在舞蹈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林家萱说,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方法相通,她的硕士毕业论文准备以台湾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作为研究方向。
大陆高校正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不断满足台生多样化的求学需求。林家萱说,民大是“双一流”高校,具有民族特色,老师的教学会将舞蹈背后的文化贯穿其中,“这是我在台湾没能感受到的”。
中央民族大学往北5公里的清华园里,台湾“理工男”陈柏翰正在研发一款发电设备的监控产品,它可以远程监控新能源产品电流的传输方向。
“大陆近几年对新能源行业的重视,引领了我们专业的研究方向。”在这位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博士生看来,清华的实验设施和师资都是顶尖的,在大陆读书让他感觉“世界如此之近”。
从研究生阶段开始,陈柏翰便与大陆同学一起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研究。“申报时,我没有因为台生身份多交一份材料,和大陆同学没什么不同。”陈柏翰说。
“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农林22条”……近年来,大陆的惠台措施接连出台,为台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清华大学港澳台学生学者中心教师张莞昀介绍,校内有台生400余人,学校各实践教育平台、就业渠道、职业发展指导课程等全部向台湾学生开放,台生与大陆学生享有同等待遇。
陈柏翰不久前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那个时期的历史让他动容。他说,自己10岁便随父母来到大陆,很庆幸自己在大陆接受教育,“现在很多台湾年轻人并不了解中华民族被压迫并争取解放的历史,真的很可惜”。
暑假里,还有不少台生走出校园,在大陆各地探索更多样的暑期生活。北京大学在读博士生林彦辰和弟弟林冠廷利用假期前往福建,探望未曾谋面的大陆亲人。
兄弟二人的爷爷林文芳出生于福建莆田,1947年前往台湾,一别就是近半个世纪。20世纪80年代末,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林文芳很快便跨越海峡,与大陆亲人重逢。探亲结束时,他将半张族谱带回台湾,希望后辈不忘“根”。
这个暑假,兄弟二人携着半张族谱回到福建老家。见到亲人后,林冠廷说,虽从未与他们谋面,但倍感亲切,“大家一起吃团圆饭,聊家族的往事和各自的生活”。
林彦辰说,感受到大陆对台胞“货真价实的关爱”,现在持台湾居民居住证可以同等申请公派留学资格,坐火车飞机、办理住宿也更方便了。
除在学习和生活上享受便利外,大陆面向台胞出台的实习就业政策也让台生们对未来信心满满。以北京为例,台湾人员在京就业不再需要《台港澳人员就业证》,使用来往大陆通行证即可参加北京企事业单位招聘,并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险、职称评审、工资福利等待遇。
正在互联网企业字节跳动实习的清华大学研究生孙若蜜说,和大陆同学一样,她经历了简历筛选、笔试、面试等多个环节。“选拔过程很顺利,没有因为我来自台湾而有什么不同。”
她体会到,大陆的公司对年轻人非常友好,“不管来自哪里、无论资历深浅,都是‘以能力论英雄’,只要个人能力和岗位要求匹配,就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4位台生的“花样暑假”恰如在陆台生群体的一个缩影。随着大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高校办学质量日益提高,一系列惠台政策相继落实,台生在大陆拥有了成长、成才、成功的更广阔舞台。
盛夏已过,秋意渐浓。在大陆的沃土上,这些年轻的身影满怀收获,还将继续前行。
责任编辑:庄婷婷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台湾人口增长趋缓 老龄化少子女化趋势明显2021-09-02
- 台湾一殡仪馆焚烧纸钱 火堆中惊现20多万真钞2021-08-31
- 台湾经济“复苏”隐患重重——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青年学者王子旗2021-08-30
- 最新台湾新闻 频道推荐
-
日本《防卫白皮书》首提“台湾对日本安全重要2021-09-02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