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8岁的范姜锋怀着忐忑的心情,第一次跨过海峡,从台湾来到厦门。台湾公司派他到厦门的汽车4S店当经理,但他对大陆了解不多,岛内媒体上有关大陆的负面新闻不少,家里在大陆没有亲戚,家人也劝他“要不别去了”。
飞机抵达厦门机场那一刻,耳边传来的闽南语广播让范姜锋倍感亲切。“差不多只花了一天时间,我就适应了厦门。”他说,因为厦门的一切都跟台湾很像,建筑、饮食、口音、人情,“生活上感觉跟台湾没差别。”
随后的4年,他担任厦门、漳州、龙岩3个城市的公司总经理,看到自己培养的人才一个个跳到薪资待遇更好的公司,看到市容市貌不停更新升级,看到城市的很多硬件设施超过了台湾,他有了新的想法:必须留下来创业,因为这里有“可以预见的更好的未来”。
任期结束回台后,他不顾家人、同事的诧异和反对,干脆利落地“裸辞”,只身背起行囊重新回到了厦门。一个年过而立算得上事业有成的人,为了逐梦大陆,选择从零做起。
创业之路必然是艰难的。范姜锋接二连三地受挫、亏本,最难的时候,“口袋里只剩下一百块钱”,连朋友来访都躲起来不敢见。
2015年,转机不期而至。范姜锋参加福建“101台湾青年创业扶持计划”,他所提出的“文创经纪人”概念,得到了评委的认可,自己也成为首批“创业之星”之一。
方向找准了,前方豁然开朗。2016年,范姜锋与厦门启达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小贵携手打造了启达创业海峡双创基地,致力于协助台湾青年创业。他的角色由此发生了转变,从引进台湾文创产品的“文创经纪人”变成了帮台湾青年走进大陆的“创业经纪人”,也从“追梦人”变成了“摆渡人”。
“我们将所有台湾青年可以申请的政策都做成了标准化流程,为到大陆来的台湾青年提供服务,而且这些服务是免费的。”范姜锋说。
5年来,范姜锋和他的同事们协助、接待了超过七八千名台青来闽交流考察,协助300多名台青来闽落地,启动了150多个项目,协助台青申请超过600万元人民币的创业补贴。“我最自豪的地方在于,我们带进来的台青,在大陆的‘存活率’超过九成。”
范姜锋的事业开枝散叶,如今已经发展到拥有6家子公司,除了人才基地,还有文创产业链和乡村振兴产业。在武夷山,范姜锋和他的两岸团队正在打造朱子IP、大话西游文创产品,用文化为旅游赋能。此外,他还成立了新媒体公司,以境外的脸书、推特为载体,讲述中国大陆的故事,在台湾也颇有影响力,“受众在台湾岛内超过30万人,联动覆盖200万人。”
“想让台湾年轻人认识真实的大陆。”范姜锋说,他的新媒体主打文化旅游、美食、宠物、汉服等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同时拍摄基地里的创业故事,还把大陆对台政策措施做成简单易懂的“懒人包”,让台湾年轻人轻松了解大陆。
当被问及台湾年轻人是否对大陆有成见时,范姜锋说,“因为从小受的教育,成见确实蛮深的。但在文化上,台湾年轻人受大陆影响很大。我侄子平时就玩大陆的电子游戏,年轻人对大陆电视连续剧、综艺等都很熟。”
范姜锋观察到,只要台湾年轻人来过大陆,大部分人都会改观。“大陆发展得这么好,只要来看一看真实情况,就会有震动。”
回首来路,当初“裸辞”的决定做对了吗?范姜锋说:“很简单,如果我留在台湾,不会是现在的样子,顶多只是个工资高一点的打工仔。”
对于还没来大陆、准备来大陆的台湾年轻人,范姜锋送他们一句话:“在台湾你看不见世界,但在大陆能让全世界看见你。”同时附赠一个忠告:“大陆是很适合年轻人发展、有机会、有未来的地方,但你要来发展,本身要有实力、技能,不能光想着靠优惠政策,要去利用好这个市场和舞台。”
责任编辑:庄婷婷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福州青创”台籍导师增至43人2021-07-26
- 福州青创“青翼创”科技创新计划启动2021-05-13
- 福建青创引领青年创业十周年 每年为福建创造近10亿GDP2017-06-23
- 最新台湾新闻 频道推荐
-
台湾青年助力抗疫 捐赠16.5万元饮料2021-10-13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