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海峡两岸>台湾新闻
分享

新华社台北9月18日电(记者齐湘辉 岳夕彤)在台湾新北市芦洲区的街巷里,记者乘车几经探寻,终于找到夹在林立高楼间一处清末闽南风格红砖院落。它的名字叫“芦洲李宅”。

芦洲李宅被当地人称为“李祖厝”,是台湾著名抗日将领李友邦将军的故居。清乾隆年间,祖籍福建同安的李氏家族渡台拓垦并落地生根。芦洲李宅院门匾额上的三个大字“陇西堂”,道出李氏家族的渊源。

古宅初建于1857年前后,由李氏迁台二世祖李清水开始创建;1895年,李清水7个儿子与儒学督正李树华等合资重修扩造。

当时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曾经主管全台秀才科考的李氏先祖李树华辞官返乡。面对日本的殖民统治,李树华及族人决定盖一栋家乡样式的房子给子孙,表示不忘本源。他们特别聘请大陆名匠来台,按照中原合院建筑模式,融合当地风情,修建了这座祖宅,当地人也称之为“中原厝”。

古宅为三进三落四合院,包括正身的前厅、正厅、后厅三进,以及左护龙合院、正身合院、右护龙合院三落,总共7厅56房。

“一般心而友弟兄必恭必敬,两件事以传孙子半读半耕”,这幅悬挂于中厅的对联,和宅院每个门前的楹联一样,许多是先辈所写,后人只换门联、不换字句,以示不忘祖训。

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李宅成为抗日志士聚会的历史舞台。数十年前,蒋渭水、林献堂等台湾抗日斗争史上的重要人物曾在此畅抒胸臆;也是在这里,李友邦于1906年出生,从小便萌生反日意识,少年时和同学袭击日本殖民当局的派出所,被通缉而于1924年前往大陆,进入黄埔军校就读。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李友邦提出“保卫祖国,收复台湾”的口号,号召台胞共同为抗日救国而奋斗。其后,他在浙江金华筹组台湾义勇队与台湾少年团,活跃在抗日前线。

抗战胜利后,李友邦携妻子严秀峰回到台湾。然而,1950年,严秀峰被特务机关以“参加中共组织”的罪名逮捕判刑。隔年李友邦也被捕,并于1952年被秘密执行死刑,年仅46岁。

上世纪80年代,严秀峰代表李家七房全体子嗣将祖宅捐为历史古迹,用以宣传李友邦的抗日事迹与弘扬中华文化。

如今的李宅仍保留了李友邦在这里居住的痕迹。后厅书有“忠孝”的左厢房是李友邦赴大陆前的居所,现在陈列着将军遗物以及研究其事迹的书籍。

院门口竖立着李友邦与夫人严秀峰这对抗日夫妇的半身浮雕像,基座铭刻着李友邦召集抗日同志开会时墙上必挂的“复疆”二字。李友邦次子李力群对记者说,“复疆”是父亲率领的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的暗号,父亲一生都以“保护祖国、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为己任。

今天,在厦门南普陀寺,仍留有李友邦在抗战胜利后题刻的“复疆”两字。担任芦洲李宅古迹维护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的李力群接过父母的使命,积极宣扬父母和台湾义勇队所代表的爱国精神与民族情怀。

“如今40岁以下的台湾年轻人,对当年那段历史已不太了解了。”李力群痛心地说,民进党上台以来,不断推行“去中国化”,修改历史课纲,抗战史内容被删到仅剩数百字,提及他父亲的只寥寥数语。

过去几年来,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等重要历史纪念日被民进党当局“选择性遗忘”。但李力群不改其志,依然积极奔走,举办各种活动,向民众介绍父辈英勇抗日的事迹。

“我父母一生追求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我希望继承父母的遗志,通过李家古宅的史迹重现父辈的抗日历史,告诉世人:‘复疆’道路上,台湾同胞从未缺席!”李力群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庄婷婷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台湾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暨泉州乡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