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海峡两岸>台湾新闻
分享

中国台湾网9月25日讯 9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九州出版社、福建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中华文学传承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台联海峡两岸文化研习交流基地共同承办的两岸学术研讨会“文化传承·历史反思:叶荣钟与重写台湾文学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福建福州举办。孙绍振、吕正惠、赵刚、叶蔚南、徐德明、蓝博洲、张重岗、徐秀慧等70多位海峡两岸台湾文化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与会。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巍巍主持本场主题会议。

“文化传承·历史反思:叶荣钟与重写台湾文学史”两岸学术研讨会在福州成功举办

“文化传承·历史反思:叶荣钟与重写台湾文学史”两岸学术研讨会于9月24日在福建福州举行。(中国台湾网发)

叶荣钟1900年出生于台湾鹿港,是一位出生在殖民地台湾却深具祖国情怀的爱国作家。他曾任台湾文化抗日领袖林献堂的秘书,并长期投入社会运动,以亲历者的身份撰述了《日据下台湾政治社会运动史》《台湾人物群像》等大量珍贵文字资料。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孙绍振首先以“文化传承的基业”为中心,通过历史传承和现实关怀两个角度分享其对于两岸文化传统和文化关联的认知。孙绍振援引汉唐历史强调文化强势的重要性。他认为两岸历史文化共同体一直深深植根于两岸人民心中。两岸共同的文化根源力量是强大而连续的,是无法断开的血肉连结。

台湾人间出版社发行人吕正惠围绕“二战后美国对台湾的图谋”进行了主题演讲,梳理了二战以来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反覆态度,指出美国试图通过控制台湾的意图。吕正惠总结认为我们不能寄希望于美国对其承诺的信守,而应依靠自身实力的增强和不懈的斗争。

东海大学教授赵刚以“新殖民地与‘历史唯物论’:从叶荣钟1974年的一封信展开”为题目,分析叶荣钟超于时代同人的选择来源以及时代同人因何走向对立面。他认为,“让中国亮起来”“有自信的中国”是根本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方式。

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理事、叶荣钟亲属叶蔚南以“叶荣钟笔下的‘祖国派’”为线索,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综合文本内容和历史背景,具体讨论了在“日据时代”和国民党威权统治下被视为禁忌的人事物,并认为如林祖密将军等先辈的奋斗与牺牲并不会被历史遗忘。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德明围绕“文笔工作者叶荣钟揭橥的台湾文化问题”展开演讲。徐德明通过离散漂泊的文化意向与主题、戒严导致的疏离、台湾百年世代的文化病意象等部分探讨台湾世代文化和叶荣钟的关系。他认为,叶荣钟秉持的以世界主义胸襟和认同中华文化价值核心为主的台湾文化态度在世俗人文层面上去芜存菁。 

辜金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蓝博洲以“叶荣钟先生的诗想”为主题进行其分享。蓝博洲从切己的文学感知和亲身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自身80年代寻找思想出路的苦闷状态为中间物来探索叶荣钟如何在精神苦闷之际找寻出路,并借叶荣钟诗篇背后涉及的历史问题对叶荣钟的精神史进行了动人的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台港澳研究室主任张重岗围绕“重构世界观念——《台湾与世界》的思想视野”,对由叶荣钟女儿叶芸芸发起的杂志进行分析。他提出,在思想层面作为方法的中国开启的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念,而对此的思考将为台湾问题的探寻提供深沉的历史动力。

最后,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台湾文学所所长徐秀慧围绕“以祖国为师——叶荣钟与中国现代性”这一主题,从思想史的角度挖掘叶荣钟的文本创作和生命经验,对其思想、历史观、文艺观进行了全面清晰的梳理。徐秀慧提出叶荣钟留下的线索说明即便是在被迫割让给日本的台湾殖民地时期,台湾的知识分子依然心怀国家,以参照祖国的方法追求民族文化的更生和发展,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性在台湾的支脉。

由于叶荣钟涉及的历史维度较复杂,且为了进一步深入研讨其文史书写与祖国情怀,本次会议持续两天并同步设置多个分会场,以最大限度地汇集最多的研究力量,从叶荣钟在“日据”台湾、他的同代人及当代的两岸儒者志士的苦恼出发,试图寻求思想的解放之道,谋求中国未来的文化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国台湾网、九州出版社联合报道)

“文化传承·历史反思:叶荣钟与重写台湾文学史”两岸学术研讨会在福州成功举办

研讨会现场。(中国台湾网发)

责任编辑:庄婷婷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台湾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闽韵传承,研旅古今”——首届福建研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