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海峡两岸>台湾新闻
分享

新华社台北4月3日电(记者章利新、黄扬)清明风吹花草香,出门拜山车马忙。清明时节,海峡两岸最匆忙的身影,都是返乡祭祖的游子。无论离开多久、分隔多远,中国人总牵挂着家乡和祖先。

正在大陆访问的马英九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近日携家人回到湖南老家,在马家祖墓前祭拜祖父。第一次回到祖籍地的马英九宣读祭祖文和受访时几度哽咽,不时拭泪。这一幕让台湾民众深受感动。

时值清明连假,岛内迎来扫墓、出游的高峰,多条主要公路近日持续拥堵,有台北市民赶往嘉义扫墓,在路上花了7个多小时。连日来,因为疫情趋缓,岛内各地公墓也涌现祭祖人潮,到处可见提着鲜花、素果等物,扶老携幼的祭扫者。

今年清明期间,也有台湾民众为扫墓而奔走两岸。台湾中华大陈同乡总会青年台商会会长盛汉伟近日赶往浙江台州温岭市箬横镇寻根祭祖。“寻根的念头已经有很多年了,我们一直没有放弃过。”盛汉伟说,在童年记忆里,爷爷那口地道的温岭腔,总能勾起他对海峡彼岸家乡的遐想。

台湾学者薛仁明2日专程从大陆赶回岛内,扫完墓再赶回上海,继续讲学行程。他长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尤其重视祭礼。他认为,中国人自古重视祭祀,事死如事生,在精神上把逝者当成还活着,不断地想念着、感激着、告白着,这就是祭祀的本质。中国人在死生之间,就有这么一种充满生机和弹性的独特状态。

“中国人重视慎终追远,懂得每个人都活在历史长河之中,上对祖先有交代,下对后代尽责任。当往上、往下都无穷延伸时,生命就虽有限而无限,可以绵延不尽。这是中华文明对于人世的一种大信。”薛仁明说。

然而,岛内也有一些老人一生牵挂家乡,却未能跨越海峡返乡团圆,留下终生遗憾。为了帮助他们落叶归根,今年清明节前夕,高雄市左营区祥和里里长刘德文又开始了奔波两岸、送老兵骨灰回老家的行程。2003年至今,他已帮助200多位老兵魂归故里。

台湾亡故老兵田发祥的骨灰近日在刘德文护送下回到阔别74年的故乡北京。1949年,作为文书士官的田发祥赴台湾后,从此与妻儿分隔两岸。1987年,孤身一人的田发祥正准备回大陆探亲,却不幸意外过世。

2021年5月,刘德文收到田发祥大陆亲属的委托,开始了近一年的寻找之旅。期间,他频繁往返高雄市和嘉义县两地,累计行程达6000多公里。2022年3月底,他终于在嘉义县中埔乡的顶六地区,找到了这位老兵的墓地。

刘德文说,去年清明节当天,他用田奶奶和田爷爷的照片,在墓地里面帮老夫妻做一个隔空团圆。今年就想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把田爷爷带回家乡,让他跟田奶奶团圆。

“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同宗同源,同一个文化。你看清明节大陆那边,同样都是在祭祖,扫墓上坟,台湾也是一样。这种是文化上的传承,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先。”刘德文说。

清明时节,两岸慎终追远的匆匆身影令人感慨。中华文化根深蒂固,静水深流,体现在两岸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这种深层的文化传承与联结,绝不是岛内任何政党的把戏、意识形态的操弄,所能切断或改变的。

责任编辑:庄婷婷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台湾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漳州市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金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