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海峡两岸>台湾新闻
分享

东南网12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哲昊)上香、敬酒、叩首、祈福……近日,位于平潭城关的五福庙举办威灵公五福都城隍千秋寿诞庆典活动,近百名来自海峡两岸的信众参加。

五福庙又称威灵公庙,原称驻镇都城隍庙。这座庙宇始建于明代,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续建,后又经过多次修缮,依然屹立于阡陌交错的古街之间。

据五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王爱平介绍,五福庙占地面积虽然只有940平方米,但却有着极为特殊之处——不仅供奉着“威灵公五福都城隍”,还有一座台湾城隍,形成了“一庙两城隍”的格局,这在大陆十分罕见。

五福庙主体红墙黄瓦,由龙凤戏台、城隍殿、太岁殿等殿宇组成,庙内装饰构件造型独特、纹饰繁缛富丽,极具海岛特色。环顾香火鼎盛的城隍殿,只见台湾城隍神像与都城隍神像一前一后、一矮一高陈列,大殿墙壁上至今仍可见清代的龙吟虎啸壁画,让人感受时间的印记。“在这里,我们把台湾城隍神称为‘台湾客’,这是串联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的有力佐证。”说起台湾城隍的来历,王爱平侃侃而谈。

事实上,这位“台湾客”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自古以来,平潭就是海防重地,清政府平定台湾后,在岚台两地之间实行班兵换防制度,共设官兵2400人,俗称“二千四兵”。这些官兵每三年换班一次,历时长达200余年。这期间,在岚台两地轮流驻防的水师兵勇,为能够在海上化险为夷,遂筹资将台湾城隍神像移奉平潭五福庙内,以寄托对亲人、家乡的思念,祈求神明保佑。

台湾城隍移奉平潭后,福建赴台的官吏、将士、商贾、船员多到此叩拜,祈求一路平安顺遂。而台湾商船来平潭经商贸易时,也要到五福庙烧香祈福,两岸信众将之奉为“除暴安良、护国安邦”的保护神。渐渐地,“一庙两城隍”的故事也流传开来,成为岚台交流交往的重要历史见证。

有趣的是,五福庙整体建筑为木石结构,其庙宇结构、香火排位布局等与分布在台湾各处的城隍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外,在台湾台南、新竹两地的城隍庙,其大殿门楣背后均悬挂着木制算盘,而在五福庙大殿门楣后的大壁上,同样悬挂着一个巨大的木制算盘。这无不彰显着两地之间的历史文化渊源。

“算盘的功能是用以裁判钱财纠纷、辨别是非、惩戒邪恶。在平潭,若出现糊涂账,经常有人说‘到五福庙去算’,这说明五福庙在平潭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王爱平说。2001年,五福庙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无独有偶,平潭请来了“台湾城隍爷”,而台南安平海山馆亦供奉着五福庙的城隍神——“五福爷”,这是当地最著名的城隍庙之一,两者香火一脉相承。当时,还有澎湖海山馆等多座会馆,均由清代驻守台湾的海坛水师兴建,供平潭人聚会、祭祀等。久而久之,还衍生出了一句谚语:“二千四兵换班,不离台湾海山。”

闽台城隍文化同根同源。平潭民俗文化专家赖民告诉记者:“清朝时,在台湾任职的官吏都要到城隍庙祭拜。比如,在位于台南的台湾府城隍庙,其右厢房新辟的文物陈列室内,至今仍保存着清乾隆年间两次重修城隍庙宇的碑记。”

五福庙“一庙两城隍”的故事,也引起了不少台湾学者、媒体的关注。2021年,台湾资深媒体人邱毅曾来岚录制电视节目《邱毅看平潭》。其间,他实地探访五福庙,了解海坛水师班兵换防的历史。在他看来,“一庙两城隍”对于拉近两岸同胞心灵距离十分重要。“如同两岸同祭妈祖一样,平潭可以举办两岸城隍祭祀文化节等活动,建立联系两岸信众的桥梁与纽带。”邱毅如是建议。

近年来,平潭加快推进五福庙修缮工作。今年春节前后,当地有关部门还对城隍殿、太岁殿进行了翻新修缮。如今,两座大殿的瓦屋面、山墙及前殿木架构已焕然一新。

眼下,平潭正深挖城隍文化内涵,谋划举办两岸城隍民俗祭祀活动等,届时将邀请两岸信众来五福庙参观交流、共叙情谊,增进两岸“祖同宗、文同源、俗同风”的文化认同。

“城隍文化已深深根植于两岸民众心中,成为闽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爱平说,希望未来能够通过庙会、民俗表演等形式,将五福庙打造成为两岸信众交流交往的平台,进一步推动岚台深度融合。

责任编辑:庄婷婷

最新台湾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武夷山三茶集团举办2024年新式茶饮展销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