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下午,由学生团队自主拍摄的“非遗进校园”微纪录片系列展映活动在厦门理工学院举行。三部微纪录片“绮梦头饰.戏韵匠心”“拳承.传道”“一叶茶香.一世匠心”分别以闽南非遗项目戏曲头饰制作技艺、五祖拳、乌龙茶精制技艺为题材,生动展现了非遗传承人的初心与坚守,吸引了来自不同专业近百名同学观看与分享。
本次展映活动由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和“闽南文化传承与大学生‘五育’教育协同创新”项目组联合举办,该项目由2024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微纪录片创作团队、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研究生田鼎、王佳宁、尹伊在交流中说,“我们在拍摄中接触的非遗传承人,他们因为热爱和责任而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让我们非常感动。能参与到他们的心路历程中并记录下来,是我们的荣幸。”
微纪录片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23级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周晨同学说,看完纪录片,能深切感受到非遗传承人的努力和面临的挑战。陈沛如同学说,“我发现非遗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热爱,每个人都可以出一份力。”聂琬琪同学说,“一些非遗项目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看了纪录片,很想让周围更多的人了解这些非遗。”
据悉,项目组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题,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和福建省一流精品课程《茶文化》,2024年在校内外开展了一系列非遗活动,并开设项目官方抖音账号“闽南非遗去探索”进行配合宣传,充分挖掘并宣传了闽南传统技艺、传统戏剧、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请进来,近距离感受闽南非遗
闽南非遗进校园首先是将一系列非遗项目“请”进校园,让大学生能近距离感受非遗。
2024年全年,项目组邀请十余位非遗传承人,陆续举办了闽南制茶技艺、戏曲头饰制作技艺、传统香制作技艺等非遗小课堂;开展了闽台青草药与保生大帝信俗、五大名窑、香道文化传承等专题讲座;带领同学们在校园内举办闽南非遗文化市集、组织闽南非遗知识问答快闪、闽台青草药寻宝及摄影比赛、中秋博饼快闪等主题活动。
这一年有两场重头戏。2024年文化遗产日前后,“闽南歌仔戏.唱响非遗之夜”大型专场演出在校内举行。这场晚会除了《踏春》《十八相送》《探谷》等传统歌仔戏剧目表演,还穿插了很多生动有趣的歌仔戏知识,深深吸引了在场的师生。22级酒店管理系的谢雅姝同学说:“演员们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表演,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闽南歌仔戏独特的美和非遗的魅力。以后我也会更加关注非遗,爱上非遗。”“以此活动为契机,是为了让青年学生更深入了解闽南文化,从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智慧和实践经验。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努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贡献。”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姜艳宏书记表示。
项目组还参与了厦门理工学院团委举办的“赓续中华文脉.非遗‘活’起来”非遗文化进校园大型活动,开展了与传统香制作技艺、厦门乌龙茶精制技艺、戏曲头饰制作技艺、鼓浪屿馅饼制作技艺与蒜蓉枝制作技艺等闽南非遗有关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现场,主办方向校外非遗传习指导教师颁发了聘书,向校内蜂巢非遗志愿服务队进行了授旗。当天下午不仅有歌仔戏、南音等非遗表演,还有学校邀请的厦门漆线雕、珠绣、惠安石雕、同安锡雕、布袋木偶戏等19项非遗项目体验,全面展示了闽南非遗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吸引了全校1000多名师生前来学习体验。“我觉得我们必须传承非遗文化,延续历史文脉,让师生们坚定文化自信。”厦门理工学院团委组织宣传部副部长杨园园老师说,“闽南非遗走进校园,同学们既能深入了解闽南文化,体验闽南文化的魅力,也能培养文化认同感。”
走出去,助力非遗活态化传承
让更多年轻人以自己所长参与到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中,是“闽南文化传承与大学生‘五育’教育协同创新”项目组的设立初衷。因此,项目组兼顾普及与转化,实践与理论,劳育与美育,除了将非遗传承人请进校园举办各种活动,还资助同学们走出校园,让同学们尝试着将学到的理论进行实践转化,助力非遗进行活态化传承。
2024年先后有近百名同学分组探访了珠绣、鼓浪屿馅饼、乌龙茶精制技艺、惠安石雕、吴招治薄饼、珠光青瓷等非遗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有的小组制作了短视频进行传播,其中探访乌龙茶精制技艺的短视频被企业选用,发布在企业官方视频号中;有的同学组队走近小学,以“闽南童谣”为主题,策划了“大手拉小手”的非遗公益宣传活动;有的同学组队拍摄了系列非遗微纪录片,其中,以闽南非遗项目“戏曲头饰制作技艺”为题材拍摄剪辑的短视频作品《绮梦头饰.戏韵匠心》,于2024年8月获得教育部高教学会学科竞赛排行榜赛项——第十八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短视频类二等奖(国赛普通高等院校赛道);项目组开设的官方抖音号“闽南非遗去探索”由学生团队策划并运营,同学们为此账号确立了名称、标志、定位,且在一年的项目执行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粉丝数量与作品数量。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同学们积极参与了2025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项目,探索如何将非遗项目进行更符合时代的品牌化运作。
“在我们的构思中,非遗进校园不再局限于传授和体验,而是尽量与大学生的课程和专长相结合,触动和激发大学生们产生属于自己的作品,这样,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也能更好地体现年轻一代在保护非遗中的自觉性,用实际行动向更多人传播闽南非遗文化。”“闽南文化传承与大学生'五育'教育协同创新”项目负责人、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副教授贺莹说。
求创新,彰显非遗正“年轻”
在微纪录片的展映后的交流讨论中,很多同学表示微纪录片及短视频这种形式更吸引年轻人。也有不少同学提到了非遗的创新问题,呼吁更多年轻人投身到非遗的创新中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非遗文化。
如何采取年轻人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来传播非遗?如何创新?学生们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在视频拍摄中,大学生需要自己设计脚本,拍摄微纪录片,自己策划活动,拍摄短视频,在艺术呈现上,他们善于用年轻的眼睛发现非遗,可以更加彰显“非遗正年轻”的魅力。大学生拍摄的短视频表现形式比较新颖、独特,为年轻人所喜乐见,有一定的继承和创新。乌龙茶的“特调”新饮法在同学中广受欢迎,校园里的青草药有了“闽台青草药非遗科普牌”,随后而来的“寻踪青草药”校园寻宝打卡、“生命力·青草药之美”摄影比赛等系列活动,都很受大学生群体欢迎。由此拍摄的话题短视频,也实现了更好的传播。
这并不是终点。“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对推动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和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校园内的各种活动,如闽南非遗集市展、闽台青草药寻宝记、闽南非遗传承人纪录片展映等,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体验和理解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此外,校内开展闽南文化特色活动还可以激发大学生创作热情,研发创新一系列作品,例如,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原创非遗品牌策划案;制作非遗作品短视频、微纪录片;运营非遗相关自媒体账号;制作非遗创新产品等内容,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深远影响。”贺莹老师总结说。
责任编辑:庄婷婷
- 大学生恋爱四个月花费近60万 法院:一方于一年半内返还30万2024-12-19
- 2024“亲亲闽台缘”两岸非遗交流活动在福州举行2024-12-16
- 妈妈按天给大学生女儿发50元 防止挨饿2024-12-06
- 最新台湾新闻 频道推荐
-
“两马”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在马祖举办2024-12-24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福州市台联举办台胞读书班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