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体育频道>体育新闻
分享

8月21日奥运会女排决赛这一天,朱婷的父母朱安亮和杨雪兰早晨5点多就起床了。他们接到通知,领导要来他们家一起看女排决赛。

老两口有些紧张,把院子扫了一遍又一遍。朱安亮更是写了张纸条放兜里,上面是感谢的话,“万一最后让我发言,我就按照纸条上念”。

朱安亮这辈子,家里头一次来了如此多的“客人”。他借了50多张板凳放在院子里,很快被从县里到村里的各级领导坐满,来晚的乡亲只能站着。

朱婷的奥运冠军效应:村里修新路 故居成景点

超生儿朱婷,成全一个最美家庭,改变了家族以及一个村庄的命运

女排夺冠后,许多改变在河南周口市郸城县朱大楼村发生着。这个地处国家级贫困县的不起眼村庄,除了贫困之外,更被赋予一种新含义——中国女排队员朱婷的故乡。

如今,一家人不再为生计发愁,唯一担心的只是朱婷的身体。母亲杨雪兰担心,“听说在外国那边牛肉都是烤不熟的,那咋能吃好?吃不好咋打球?”

地道农民朱安亮,对不绝的媒体有了防备,“得县里文化局批准,你才能采访我”。

朱婷的奥运冠军效应:村里修新路 故居成景点

村里多了条“朱婷路”

如果不是因为朱婷,朱大楼村的关键词可能只有贫穷与破败。

从郸城县出发,通往这个村庄的最好交通工具是越野车,其次是三蹦子。因为唯一一条路是凹凸不平的土路,一旦下雨就会被泥水淹没,看上去跟一侧静静流淌的皇姑河没有什么不同。

行驶约10多公里,朱大楼村就在这条土路的尽头。一旦开过头,再往前,就到安徽地界。提醒人们抵达朱大楼村的是村口一段水泥路。这段“鹤立鸡群”的水泥路是朱大楼村众多“改变”之一。村民们引以为豪,说起来都知道,“这是上面因为朱婷修的路”。

它修成的时间不足一年。那时,中国女排时隔11年再获世界杯冠军,朱婷获得MVP称号。县里的领导来村里慰问朱婷,一顿颠簸之后,发现路太难走,回头就拨款给村里修了路。

有村民管这条路叫“朱婷路”。

村里一个老人坐在村口抽烟,瞅见不眼熟的陌生人,别人还没张口,老人就笑着说:“来打听朱婷家的吧?这些天来的人可多。”

他说着往后面一指:“喏,横幅挂的最多的地方就是。”

从村口到朱婷家,挂着5条横幅。这个村子上一次悬挂如此多的标语,还得追溯到20多年前宣传计划生育时。从前挂的是“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如今则是“弘扬女排精神,助力脱贫攻坚”。

时代变了,村庄依然贫困,但村民说话的底气足了。

与许多中国村庄一样,朱大楼村也有超生和重男轻女的印记。在朱婷出名之前,朱大楼村的村民都会尽量多生,并且希望家里有一个男孩。

朱婷的父母亦是如此。但如今,一些村民的心态发生转变,“生女娃儿好像也不错,要像朱婷这样有出息,那比男孩好得多。”

无论是从身高还是运动天赋上来说,朱婷都是朱大楼村极为罕见的特例。村诊所的朱大夫说:“村里人跟外边人一般高,朱婷等极少数人是特例,可以说是个奇迹。”

诊所大门高1米8左右,朱婷如果进来,门框会撞到嘴巴。朱大夫笑着说,如果诊所翻新,他肯定要把门再修高点,“朱婷拉高了村子的平均身高”。

以前都与玉米和黄豆打交道的村民,如今也知道村里多了唯一的“旅游资源”——朱婷家。女排奥运会夺冠之后,隔壁乡不少人开着三蹦子颠簸30多里地,就为了和朱婷家合张影。

在村干部眼里,知名度上升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毕竟是朱婷的家乡,太穷太破了也说不过去,上面总会考虑支援一下,去年修了路,今年说不定会有别的”。

朱大楼村中心的转移

朱婷的老屋成了朱大楼村无可争议的中心。

屋门口有全村唯一一块水泥停车场。朱婷为父亲买的桑塔纳小轿车一般停在这里。

朱婷的奥运冠军效应:村里修新路 故居成景点

朱大楼村里贴着祝贺朱婷夺冠的横幅

如今,这块停车场被打扫得没有一片树叶。停车场一侧是朱婷家的院墙。夺冠后,朱婷家成为商家青睐的对象,一家保险公司拿到在院墙上挂横幅的“独家冠名权”。任何一个来朱婷家合影的人,都不得不看一眼“热烈祝贺朱婷为家乡争光”标语前的保险公司名字。

一家电视企业“眼尖”地发现,朱婷老家的电视正是他们公司的21寸老款型号。仅仅夺冠一天后,这家企业就给朱婷家送来全套新家电,其中包括一台50寸的“曲面量子点电视”。

这在村里是个稀罕物件。20多年前,朱大楼村甚至没有通电,家家靠煤油灯照明。“那年头全村只有一台电视,还要靠手摇发电机发电,全村人春节时都去那里看电视。”

如今,村子的中心“转移”到朱婷家。朱安亮从没想过会有这种转变,面对镜头的他依然是一脸茫然。

朱安亮清楚地记得2008年8月26日这个日子。正是这一天,他用三轮车拉着身高1米8的13岁朱婷去了郸城,坐上去往河南省体校的车。

这或许是他这辈子作出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

那时,读完初一的朱婷学习成绩不出色,朱安亮本来准备安排她南下去无锡打工。

去无锡打工,是朱大楼村女性的选择之一。无锡有许多服装厂,招工时大多靠亲戚互相介绍,要是有熟人介绍,即便是未成年人也无妨。

改变朱婷命运的是郸城县的张祥增。如今,张祥增是郸城县教体局负责人。他颇为感慨:“最早看到朱婷的时候,朱婷才十一二岁,那时都快一米八了,老朱家又比较困难,我就把朱婷推荐到周口体校去学习。”

朱安亮回想起来总有些“后怕”,如果不是朱婷当年坚持不出去打工,如果不是张祥增的发现和推荐,如果不是自己“不想让朱婷走老路”,奥运冠军跟朱婷恐怕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后怕之余,他总觉得有些遗憾,“没有能让朱婷的大姐去体校试试”。朱婷的大姐朱娟英身高也有1米87,但没有朱婷的机遇,如今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个打工者。

从超生家庭到最美家庭

相比村子的变化,朱婷家的改变更为迅猛。邻居朱根来记得,朱安亮一家是个超生家庭,有5个女儿,一家人常常徘徊在温饱边缘。“他们家最困难的时候,吃饭都成问题。过年的前几天,朱安亮还在外面找活儿干,跟我说‘家里过年没钱买面了,出来接点活’。”

在村口,朱安亮有一间约10平米的修车棚。修了20多年车的朱安亮对自己的修车技术颇为自信,他竖起大拇指,“在这十里八乡,说起修车,我是这个”。

朱婷的奥运冠军效应:村里修新路 故居成景点

朱婷父亲曾经的修车铺子,曾是朱婷一家重要的收入来源

如今,朱安亮曾经待了20多年的修车铺子,已经成为“遗址”。铺子屋顶的瓦片泛着年久失修的黑色,门口生锈的铁门紧锁着,门外杂草已经长出半人高。

就在2年前乃至更早的时间,这间铺子是朱婷家必不可少的经济来源之一。从2007年到2010年,朱婷开始练排球的头3年里,依靠种玉米和修农用车,朱安亮省下来12万6千块钱,用来支撑朱婷在体校3年费用。

朱婷的奥运冠军效应:村里修新路 故居成景点

朱婷刚打出成绩的时候,村里的老人经常看到她帮家里干农活。“有时候下地掰玉米棒子,有时帮着家里晒玉米,个子高就是好啊,在房顶上晒玉米都不用梯子。”

朱安亮还有样手艺,就是捕鱼。在家里吃不上肉的时候,朱安亮自己焊了条铁皮船,经常坐船到河里抓鱼给家人吃。

这也养成朱婷日后的两大爱好,一是吃面,二是吃鱼。

出征里约奥运会前,朱婷母亲杨雪兰专门请人去镇上加工了10斤挂面,还将每把面切割成20厘米长,塞进朱婷包里。

前几天,朱婷在闲鱼上发布了关于烩面的愿望,“我即将去土耳其参加排球联赛了,有没有谁会土耳其语哒……还有我想,给爸妈亲手做一碗好吃又正宗的河南烩面,在出发之前给他们露一手。”朱婷愿意拿出自己的独门绝技——“绝杀暴扣”和“王之蔑视”来交换。

夺冠后,朱安亮专门去河里捕了20斤小鱼,冷冻在冰箱里,“等闺女回来,油炸给她吃”。

跟朱安亮的修车铺子一样成为历史的,或许还将有朱婷家的老宅。赶来合影的乡亲把朱婷家房子称为“朱婷故居”,因为朱安亮已经搬到县城居住。

朱婷的奥运冠军效应:村里修新路 故居成景点

朱婷的父亲专门订制了2.3米长的大床,希望女儿在家能好好休息。

郸城县城的“未来城”小区房价已涨到3000元一平,是县城中等偏上的小区。2014年冬天,刚入选女排国家队的朱婷,给父母在这里买了120多平米的商品房,花了约30万元。

接待过朱婷父女的售楼小姐之一顾冰月,如今给客户介绍小区时不忘加一句“这可是奥运冠军也选择的小区”。

她记得朱婷来选房时的情景,“那是个冬天,朱婷陪着父亲一起来的,两人有说有笑的,来看了两次房就决定了户型,交的是全款”。

2014年对朱安亮一家来说,意味着一个全新的转折点。不仅因为朱婷去了女排国家队,也因为朱安亮一家所欠的20万元外债终于被朱婷还清,还买了商品房。朱婷又给父亲买了老年代步车,后来觉得代步车不安全,又借来3万块钱,买了一辆桑塔纳送给父亲。

摘下贫困的帽子,心理上也“扬眉吐气”。由于家里没有男丁,朱家一度被同村人“瞧不上”。如今,女儿出息了,再没有人敢小瞧朱安亮一家。

郸城县县委书记曾登门庆祝,送上牌匾“无坚不摧”和2万元奖金。

朱婷的奥运冠军效应:村里修新路 故居成景点

朱婷荣获河南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家庭获得最美家庭称号

这个曾经受处罚的“超生家庭”,如今成为“最美家庭”。2016年8月22日,河南省妇联主席郜秀菊专程拜访朱安亮一家,授予朱婷“河南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还授予朱婷家庭“河南省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郜秀菊希望,全省3000万家庭都向朱婷父母学习。

被改变和难以改变的命运

在朱婷一家生活发生重大转变的那年,朱婷也面临着职业生涯的挑战。

当时,在女排国家队,朱婷是唯一一个从农村来的队员。郎平在接受采访时曾回忆,当时的朱婷特别纤瘦,刚进国家队时身高已有1米93,但体重只有70公斤。为此,郎平自费从美国买蛋白粉给朱婷吃。

女排国家队的教练组认为,朱婷小时候吃得比较差,所以专门给朱婷加了营养素,这才让朱婷体重提高到75公斤,身高再长了2厘米。

朱婷的奥运冠军效应:村里修新路 故居成景点

里约奥运会结束之后,经郎平牵线,土耳其排球联赛豪门瓦基弗银行队与朱婷签约,年薪为110万欧元,是排球联赛的世界第二高薪。

村里一位老人听说朱婷年薪110万欧元,不停地感叹:“一年一百万,我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当别人告诉他110万欧元接近千万人民币之后,老人开始替朱婷发愁,“这么多钱,该怎么花啊?”

在郸城县城,饭店里、出租车上的人们也热衷谈论朱婷的话题,他们感叹朱婷曾经与他们一样,也感叹朱婷现在与他们如此不一样。

一些人的命运因为朱婷而改变。朱婷的二姐终于不用打工,而是作为家属去土耳其陪伴和照顾朱婷。朱婷最小的妹妹,原本在朱婷母校读书,如今转到更好的小学里。

朱婷的奥运冠军效应:村里修新路 故居成景点

放学时的朱大楼小学,这里是朱婷的母校

28日下午,朱婷的小学母校——郸城县秋渠乡朱大楼小学正在上课。这所公办小学校舍仅有一排瓦房,操场上还晒着校长家的麦子。由于每月的工资只有一千出头,所以校长不得不种地来补贴家用。

四年级教室里只有7名学生,由于缺老师,他们只能上自习。外人问他们,知不知道朱婷呀?孩子们齐声说:“知道,打排球得冠军的。”

再问“知道朱婷以前也是你们小学的吗”,7个孩子一起摇头,表示“不相信”。

朱婷正是在这所破败的小学里度过年少时光。朱校长不停地抱怨学校缺乏师资力量和投入,“校舍还是80年代的,有的已经成了危房,也没有食堂,孩子们中午还得走几公里路回家吃午饭”。

在这所培养出奥运冠军的小学,仅有的体育设施是2个篮球架、2张石制乒乓球台以及一个破损的鞍马。朱校长找遍学校各个角落,也没找出一个篮球。学校没有体育老师,“招不到,谁愿意来这种贫穷的地方?”

在他看来,“村里能出一个朱婷,已经是奇迹中的奇迹,哪能奢求第二个?”(易方兴)

责任编辑:郑梅钦

最新体育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