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娱乐星闻>娱乐新闻
分享

在人类思想大爆发的轴心时代,中国大地上双星闪耀,老子的“道”与孔子的“儒”,成为中国思想的原点。理想主义者孔子用执着的一生,践行“礼”与“仁”的理念,影响了后世两千年。

12月7日,由湖南卫视、芒果TV、北京伯璟联合出品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中国》第一集《春秋》,在芒果TV、湖南卫视正式播出,作为《中国》的首篇,《春秋》给我们展示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世纪会面、一次飞扬激昂的思想碰撞、一场奔走疾驰的为民呼告。虽然孔子直至行到水穷处也未能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然而他的思想却穿越了千年,直至现在还给予当代人以滋养、以启迪。

纪录片《中国》首播!重现关于孔子的理想主义荣光

影响中国千年的“世纪会面”

春秋战国时期,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轴心时代”。这一时期,我国的孔子、老子,和希腊苏格拉底等“三哲”、印度佛陀等先哲一样,对人类的历史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提出意见,孔子和老子的“世纪会面”就发生在这时。

片中,崇尚礼制的孔子来到东周都城洛阳,向当时掌管国家档案典籍的史官——老子请教,共同探讨“礼”。孔子期待用伦理规范、鲜明礼制拯救社会秩序,而老子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两人的观点虽然相去甚远,但是道家与儒家这两大思想体系,以孔子与老子的会面,形成了交流与融合,并流淌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血脉中,影响后世千年。

孔子创办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

崇尚礼制的孔子向众人敞开大门,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私学。孔子教书的地点叫杏坛,在这里,他广收门徒,有教无类。无论出身贵贱、禀赋高下,都可以受到孔子的悉心教导。他教“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以此为维系社会运转的纽带。他说“仁”:核心是“爱人”,以此为做人秉持的基本道理。

孔子的“有教无类”,倡导每个人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打破了那个时代贵族对知识的垄断,知识的火种被他遍洒民间,当时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被不断扩大。

“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莘莘学子,无论是过去还是在当下,这个教育思想都是有着极其深远的教育意义。

纪录片《中国》首播!重现关于孔子的理想主义荣光

14年颠沛流离的周游列国之旅

很多人不知道,“丧家之犬”这个词在历史上第一次被使用,竟然是形容孔子。它也是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一路颠沛流离的一个缩影。

在卫国,因为被人在国君面前说了坏话,孔子和弟子只待了十个月便匆匆离去;到了宋国,宋国司马通过砍树来加害在大树下研习礼仪的孔子和弟子;到了郑国,和弟子走散的孔子被人形容为“丧家之犬”。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公元前489年,孔子一行人由于一场战争,被陈、蔡两国的主事大夫围堵在荒野之中。整整七天,没有食物,没有水,没有荫蔽,直到被围困的第七天,求救的子贡才终于带着兵马回来,一解七日之围。 

但即使这一路凄风苦雨,困苦、挣扎、隐忍、愤懑常常盘踞,理想主义者孔子也从未放弃过。郑国人说孔子像“丧家之犬”时,孔子却哈哈大笑:“然哉!然哉!说我像丧家之狗,那个人说得很对啊。”这样积极乐观、永不言弃的精神,支撑着孔子风雨交加的这一路,也像一把巨伞,牢牢支撑住他的信仰不灭,精神不倒。

周游列国14年后,孔子终于回到鲁国,回到属于他的杏坛。相传,他一生弟子三千,有贤人七十二。他创办的“有教无类”的私学,极大地影响了当时和后世的教育;他的仁爱思想,成为后世仰望的高山;他坚守的信仰,是黑暗中最明亮的灯塔。正是他的那些在当时不被理解、不被需要、不被欣赏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世两千年。 这些思想,如同一条亘古不绝的大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川流不息,不舍昼夜。

纪录片《中国》节目第二集《众声》将于12月8日在芒果TV、湖南卫视同步播出,讲述百家争鸣时代,中华文化的朝气勃发,敬请期待。

最新娱乐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天津大学福州国际联合学院与长乐区签署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