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9月9日,全国文化和旅游行业加强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要求,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文化单位要强化责任担当,建立工作机制,加强协同联动,切实落实好综合治理有关工作要求,促进文娱领域健康有序发展。
针对流量至上、“饭圈”乱象、违法失德等文娱领域出现的问题,中央宣传部近日印发《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有效遏制行业不良倾向,廓清文娱领域风气。
近年来,娱乐圈、“饭圈”乱象频发,不仅对青少年群体造成了不良影响,更严重冲击社会主流价值观。“饭圈”是流量明星和粉丝组成的一个畸形生态圈,有些流量明星不断挑战伦理道德底线,甚至法律底线,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而不少粉丝群更是在偶像明星光鲜的外表下,失去了美丑、是非的判断力,冲动消费泛滥,盲目跟风,漠视核心价值观,“饭圈”乱象的治理成为一个紧迫问题。
“饭圈”乱象形成畸形价值观,对青少年危害极大
“饭圈”已经高度组织化。过去粉丝的追星活动更多是个人行为,但网络的兴起给粉丝的组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内部的科层化设置、专业化管理。粉丝社群进行“以爱为名”的“动员和规训”,流行的说法是“要么成为明星,要么成为明星喜欢的人”,这具有相当的蛊惑力,某种程度上,有多只“无形的手”对粉丝进行物质和精神的控制。
围绕“饭圈”已经构建起一条产业链。据第三方调研机构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红人经济商业模式及趋势研究报告》称,2020年粉丝经济关联产业市场规模超过4.1万亿元。在这根“金融资本—偶像—粉丝—商业平台—娱乐经纪—营销机构—广告商—厂家”产业链条上,各个利益集团盘根错节,流量明星被看成是“头部资产”,原来粉丝行为的“情感化”“娱乐化”特征变为“功利化”“物质化”,资本逐利性使得“饭圈”偏离文化产业的初衷,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提升文艺作品的品质上,反而利用粉丝应援来赚取高额利润。
近些年,“饭圈”人员的构成呈现出低龄化态势,“饭圈”文化对青年人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通过互联网进行粉丝应援成为未成年网民一种新的网上社交与休闲娱乐活动,这一动向尤其值得重视。被调查的所有学历段中,初中生网民在网上进行粉丝应援活动的比例达到11%,高中生网民达10.3%,即使小学生网民也有5.6%。
考虑到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处于“三观”逐渐形成阶段,他们对于流行文化与社交网络文化中的不良信息和行为,还不具备足够的辨识能力和免疫力,容易“三观跟着五官走”。有的青少年对偶像的认知常被“光环效应”迷惑,当他对偶像崇拜的首选条件为“外貌”时,就会认为偶像的内在品质也完美。各类偶像养成类节目,还有刻意强调明星子女身份的节目使社会风气变得浮躁,导致有些青少年不以追求知识、靠自身努力去实现理想,而是梦想着不劳而获的“一夜成名”,幻想着像流量明星那样一夜暴富,使其对于价值实现的途径形成了畸形的认知和判断。在这个圈层中,年轻人可能会被异化为“单向度的人”,他们陷入对偶像的偏执中,眼中只有非此即彼的单一价值观念,有强烈的排他性,最容易发展成自恋和自私的人格类型,对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都极为不利。
“饭圈”乱象背后,是资本逐利偶像经济的脱缰失控
“饭圈”具有较强的群体化和边界化特征,它要真正形成先得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数量;二是动员能力。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这两个问题得到解决。此前,也有影迷、歌迷等,但是因为大家分散在各地,更像是散兵游勇,信息不能第一时间得到分享,它的规模就受到一定限制。但互联网分享信息的快速、即时性,一下子就把原先相互之间缺乏联通的个体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组织化、产业化的各类后援会、粉丝团、微博超话等。
“饭圈”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最初的一些选秀节目。随着互联网传播的便利性,这些节目在提升关注度的同时,也为远距离追星提供了便捷和通道。互联网技术和网络社会的形成,使追星行为的体系化、团队化甚至职业化的转变,在技术上得到了支持。
因为娱乐行业的特性,以及围绕着行业的庞大群体,特别是“Z世代”消费群体的出现,短时间内涌入大量资本,一方面,被推到前台的制作方、平台合力推出大量选秀、养成类节目,乐此不疲地“造星”,瞄准人性的弱点,不惜以低俗、粗俗,甚至恶俗的方式博眼球;另一方面,平台、机构、粉丝组织合作,不时推出新“玩法”,粉丝被诱导“氪金”“刷数据”“打榜”,幻想着在精神和物质上与明星合体。
“饭圈”理性由追求功利的动机所驱使,具有典型的工具理性下的功利主义特征。“饭圈”行动借助理性达到自己需要的预期目的,粉丝们纯粹从效果最大化角度考虑,导致漠视情感和精神价值。
自“倒奶投票”事件之后,偶像经济过度依赖“饭圈”青少年、通过畸形“饭圈”互撕等手段收割大众注意力资源红利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暴露,选秀节目被管控。但是,资本操弄的偶像经济裹挟“饭圈”青少年、肆意收割注意力经济红利,甚至不断越出道德法律红线的问题,却迟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饭圈”粉丝是以青少年为主体,“饭圈”乱象表面上看是大量青少年追星行为造成的,实际上是受人引导而实施的“从众”行为,究其根源,是资本逐利偶像经济的脱缰失控。
流量为王的时代,粉丝以为是在表达自己的喜爱、寄托甚至信仰,却不曾想到,已经在流量的漩涡中,不知不觉沦为了一颗一颗的棋子,被幕后的资本力量所利用和操纵、异化,在一种法不责众的心理支配下,做出宣泄原始本能冲动的行为,导致时代审美风尚、价值观与向真、向善、向美渐行渐远!
整治的并不是粉丝,而是“饭圈”背后的畸形产业链
要彻底解决“饭圈”乱象,不是哪一方可以单独完成,需要“五力共治”,即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平台企业的约束力、明星和制片方的自律力、粉丝的自制力和评论家的批判力。既要靠监管部门的强力监管,也要靠生产、消费两端切实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能够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还要依靠文艺评论家正本清源的作用,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才能祛病除根。
监管方提升监管力。日前,有关部门为整治不良粉丝文化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包括清理负面有害信息、处置违规账号、关闭问题群组、解散不良话题、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专项排查整治网络综艺节目,对直接暴露的问题进行定点处理,效果明显。接下来,一方面要完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堵”和“疏”应有效结合、因势利导,探索出粉丝与偶像良性互动的引导机制,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平台要切实履行监看责任和管理责任,更要约束自身的行为,不提供滋生不良倾向的土壤。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平台管理策略要及时调整和优化,对明星榜单、群圈打榜等重点环节进行管理,不开发、不应用任何有可能助长非理性消费、污浊社会风气、弄虚作假的软件。
明星和制片方都要先讲艺德,再讲艺能。加强明星作为公众人物的“自律意识”和底线思维,摒弃“娱乐至上”的理念,把精力放在制作优质的文艺作品上,通过文艺精品来塑造明星形象和社会声誉。突出文娱产品的“文化主导”,抵制过度娱乐化、低俗化等价值导向有明显偏差的节目。
粉丝要有自制力,不做盲目的参与者。偶像崇拜如果进入到“沉迷”状态,陷入无原则、无底线的追随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疾病,需要警惕。粉丝情感认同一定要有一个边界,不能被“喜欢你,没道理”这类广告词所迷惑,而是要多角度看待自己的崇拜对象,塑造健全的、有包容性的价值观,做出某些举动前要理性地思考它的后果。
评论工作者要发挥“啄木鸟”的“治虫”功能,对出现的问题要剖析它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它可能产生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文艺批评的任务是浇花和锄草,浇花是正面的引导和帮助,锄草是要清除那些不良倾向和有害物质。
整顿“饭圈”,并不是整顿粉丝,而是“饭圈”背后的产业链,明星要自律,平台要尽职,粉丝要理性,社会要参与,法律要出手。
某些现象的出现只不过是大江东流时夹带着的泥沙,但如果不加以纠正,就会使负面的声音掩盖真正的“好声音”,带坏社会风气。只有标本兼治,才能营造一个健康、良好、清朗的生态环境,才能使神圣的精神文化和高尚的人格操守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
(作者系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委员会会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端焰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 或与iPhone 13同时发布!iPad 9遭提前泄露:屏幕终于升级2021-09-14
- iPhone13什么时候上市发布时间 爆料人士透露价格可能有惊喜2021-09-14
- iPhone 13配置价格多少钱?苹果iPhone 13系列价格预测2021-09-14
- 最新娱乐新闻 频道推荐
-
起底吴某凡背后的疯狂饭圈 吴亦凡都美竹事件2021-09-14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