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资讯频道
分享

听说家乡换新颜,广东英德鱼咀村青年廖茂航回了一趟老家,着实有些惊诧。一年前,还是一片破败倾颓的景象,民房破烂不堪,产业几近空白的“空心村”,现如今铺着鹅卵石的村道古朴整洁。

特别是由旧房改造的民宿、咖啡厅设计感十足,村尾原本杂草丛生的旧码头已修整为沿江而砌的花海梯田,三色花田点缀着一江碧水显得生机盎然。这一切让廖茂航忍不住连发了三条朋友圈,呼朋唤友回乡聚会,并决意留下发展。

鱼咀村的变化只是碧桂园集团今年以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与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等全国9省14县达成结对帮扶,助力精准扶贫、推动乡村振兴,发扬“绣花精神”的一个缩影。

力推消费扶贫搭建公益理念共同体 碧桂园14县扶贫新尝试

田东县脱贫攻坚战指挥部

力推消费扶贫搭建公益理念共同体 碧桂园14县扶贫新尝试

田阳县苗木种植基地

激活党建 一户一策量身定制脱贫方案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碧桂园创新“党建+扶贫”模式,发挥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核心领导作用,从人和思想入手,激发贫困村党组织活力,引导贫困群众在国家扶贫政策支持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努力改变自身命运。

“党建的引领作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宋旭是驻鱼咀村的碧桂园专职扶贫人,此前鱼咀村党员老龄化严重,支部组织生活都难以开展。党建结对共建后,包括宋旭在内的一线扶贫项目党支部的党员们积极带动村里党员干部一起出主意、想办法、谋脱贫。“村党支部凝聚力逐渐增强。”宋旭说,在村党支部和村理事会的支持配合下,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村容村貌逐渐脱胎换骨,党组织的战斗力显著提升,村民群众心里也越来越敞亮。

中国乡村有丰富的“特色资源”、“古色资源”、“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挖掘和开发“四色”资源,碧桂园依托一线扶贫党支部,目前已在结对帮扶的14个县推出陕西耀州、广西百色、江西兴国、湖南平江、河北平山共5条红色旅游专线,让革命老区的贫困户能够通过红色旅游实现增收,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支部有力量,脱贫添动能。碧桂园结对帮扶的14个县均成立了一线扶贫党支部,并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为贫困家庭“量身定制”脱贫方案,已制定整体项目方案近200个,惠及3747条贫困村33.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帮扶8万多贫困户、25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

苗木产业引进村 乡村更美丽农民能增收

青壮年劳动力流失是许多贫困地区的共性问题。在宋旭看来,鱼咀村的青壮年结队外出,归根结底还是当地产业落后、经济来源不足。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早在2010年,碧桂园就选定广东省英德市树山村作为“绿色产业扶贫”的试点,帮助当地发展苗木产业。绿色苗木产业扶贫模式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于2016年在广西田阳完善提升后,如今,碧桂园已将经验推广到11个帮扶县。

几个月前,湖南平江县泊头村的王海燕正处于崩溃边缘:丈夫和婆婆身患疾病,高额的医疗费让家里负债累累,一对儿女正在上学,所有的重担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6月初,碧桂园苗木种植基地落地泊头村,由于离家近而且工作时间灵活,王海燕一有空就来苗木种植基地做工。8月份第一次拿到工资时,她激动得落下眼泪,一下子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公司+基地+建档立卡户”等扶贫模式,可引导帮助贫困户通过农场务工、分散种植、带资入股等方式走上脱贫之路。产业进村,碧桂园还结合当地产业发展资助建设配套厂房、生产基地,同时配合政府为村民修整村道,修缮改造危房旧房,规划建设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推进雨污分流工程……一个个昔日污水横流的贫困村展现出宜居宜业的美丽新风貌。

力推消费扶贫 搭建公益理念共同体

“好山好水好土养一方好物,山高水远路长却难觅市场”。乡村产业可持续,还要有销售渠道。着力推进消费扶贫模式,推动城乡资源良性互动就是有效的解决办法。

作为行业内产业链最齐全的公司,碧桂园每个子板块的“一把手”基本上达成扶贫共识,设扶贫对接人,只要可能对扶贫有用的子版块,都积极投入到这场扶贫事业中。一方面,碧桂园联动现代农业公司,帮助各县挖掘特色优质农副产品,助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例如河南省虞城县的芍药种植项目、江西省兴国县的灰鹅养殖项目等,紧抓农村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通过“造血式”的产业扶贫,带动大批贫困人口一起发展,逐步实现脱贫致富。

为优质农产品找销路,离不开产销对接。作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碧桂园有融合社会各种渠道和信息优势。以“让贫困村优质的农产品从田里直接走上城里人的餐桌灶头”为目标,碧桂园正致力于打造扶贫自有品牌“碧乡农业”,并依托社区生活服务品牌“凤凰优选”、各类超市互联网平台等重要载体,通过收购、代销、加工等形式,打造良性循环的产业链销售模式,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

“众人拾柴火焰高”,碧桂园有20万员工,带动200万人就业,周边有大量的战略合作伙伴、上下游企业、商业联盟等,还有众多的社区和社群。从这个角度看,碧桂园积极倡导员工、社区群众、合作伙伴一起参与扶贫事业也是行之有效的攻坚途径。因而,碧桂园计划搭建公益理念共同体,凝结更大的合力助推精准脱贫攻坚战,让所有参与公益的人助人自助。

培训扶技 学得到并且能赚钱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这是多数村民脱贫致富的梦想。就业培训不仅要村民“学得到”,还要“用得好,能赚钱”,“培训一批,带动一批,脱贫一批”。

去年11月,广东英德西牛镇的笋农谢旭杰参加了碧桂园开展的SSGF铝模拼装技术培训。之后他入职东莞市广胜达建筑科技产业园,正式“变身”为建筑产业工人,月收入近万元。

广西田阳贫困户王彬原在家乡务农,去年6月-7月参加了碧桂园免费提供的养老护理培训,通过免费就业推荐到广东顺德善耆养老家园工作,第一年即拿到了46000元报酬。随后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也参加了这个培训,一家四口在该养老院就业,目前全家收入超过20万元,已实现全家脱贫。

在14个帮扶县,碧桂园结合当地需要与市场需求,尊重贫困群众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多项技能免费培训,并利用自身庞大的产业链优势,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培训、就业一站式服务,让贫困户也能有一技傍身,实现就业增收。

截至今年10月,碧桂园已面向全社会开展了铝模产业工人、维修电工、家政月嫂、会计、电商等多种技能培训,共有31400余名农村劳动力参加,其中有12700多人实现了推荐就业,他们的平均收入提高了20%。

脱贫不返贫  人才振兴是关键

教育扶贫践行21年的碧桂园,在脱贫攻坚战略上总结出:增强脱贫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关键在“人”。并据此制定“三个三”计划,包括重点联动和扶持村支书、青年致富带头人、乡贤“三类人群”等。

碧桂园通过教育扶贫扶智,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早在2002年,碧桂园就创办了全免费、纯慈善的高中国华纪念中学,专门招收优秀贫困生。2014年,碧桂园又创办了全免费的高职院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为优秀的寒门学子提供学习技能的机会。

助力人才振兴,碧桂园计划实施“三个一万”,力争到2020年帮助1万名贫困户大中专学生找工作,扶持1万名青年致富带头人扎根农村创业,资助1万名建档立卡学生完成学业。

针对14县贫困学子,碧桂园专门设立了爱心助学基金,并按照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形式与贫困学生进行结对帮扶。截至今年9月底,爱心助学基金共收到捐款1090万元,目前已陆续为贫困生发放了奖助学金。

此外,碧桂园还根据各贫困县的实际情况启动了专项教育扶助资金。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当地的龙泉学校校舍老旧简陋。今年5月,碧桂园出资1700万元新建校舍,如今教学楼、篮球场与宿舍楼已相继竣工,孩子们已经搬进崭新的校舍学习生活。

“太喜欢我们的新学校了,映着蓝天特别美!”五年级的马晓璐笑着说。秋风已至,龙泉学校旁边的山脊上已显露出萧瑟秋意,但宽敞明亮的橘色教学楼和操场上孩子们的嬉闹声,则展现出另一番生机。

责任编辑:黄仙妹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资讯频道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盛世莲开】习言道|澳门是伟大祖国的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