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资讯频道
分享

中秋氛围感拉满!传统节日中充满仪式感的种种民俗,流传千百年而魅力依旧。中秋至,国人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民俗,而在福州,中秋摆塔则是旧时民间一项特有的重要民俗活动。

9月26日,“两岸同根同缘  中秋佳节话民俗”线上直播云端传递福文化在福州裴仙宫举办。当传统的与新的碰撞,始建于北宋的千年道观裴仙宫再现福州独特的中秋“摆塔”民俗文化,并借助现代传媒手段,让闽都传统文化与网络时代无距离接轨,刷新传统文化节日的现代表达。

千年道观裴仙宫再现福州独有民俗中秋“摆塔”

更有视频连线两岸环节,闽台能融尽融以情促融。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秋背后的民族文化情感依然质朴而深沉。

读懂厚重闽都,源起戚继光赴闽平倭

福州城,至今2200余年的建城史漫长且不失厚重,闽都文化气象博大且不失华赡。

半城山水半城仙。这里,“住”着全国最多的神仙,彷佛万物有灵。这座略显别致的慢城,散发着独特的闽都韵味。

中秋摆塔是旧时福州民间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历史悠久,盛行于明朝嘉靖年间。

相传,戚继光赴闽平倭患大捷全胜,回到福州恰逢中秋节,福州百姓为欢迎凯旋之师,将家里的贵重物品摆在门口以示庆贺。因老福州多寺多塔,摆设品也多为古塔的模型,故称“摆塔”。

宋代诗人谢泌在《福州即景》中有诗云“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正是对这一景象的写照。

旧时摆塔,拾瓦片,砌瓦塔,至夜以柴点燃,火光四照,盘诗赏月,互相娱乐。亦有泥塑或陶瓷的人物形象,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人物,并有烛台、花瓶、香炉等陈列展出,供人观赏。

千年道观裴仙宫再现福州独有民俗中秋“摆塔”

因过去此类景观多是模仿福州城内鳌峰顶的景胜,故又称“摆鳌山”。

裹挟着时代大潮,在现代人匆匆的脚步中,福州独有的中秋摆塔民俗,已少有人知。而今,千年道观裴仙宫再现中秋“摆塔”。展示区内,福州城市地标“乌塔”、“白塔”灯光璀璨,交相呼应。

裴仙宫同时还开展“慈爱助困  情暖中秋”活动,为鼓西街道达明、后县、陆庄、梦山、保定、西湖等六个社区40余户困难户送上慰问。慰问品由大米、粉干、海鲜干货等大礼包组成。

传统与新的碰撞,闽台能融尽融以情促融

福建省道协副会长,福州市道协副会长,裴仙宫、乌山吕祖宫管委会主任陈锦丰道长,同时他也是福州裴仙信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06年,在其倡导下,福州裴仙宫再现中秋“摆塔”民俗,并延续至今,今年已是第17个年头。

鼓楼区政协委员,福州裴仙宫、乌山吕祖宫、福建都城隍庙管委会副主任林志铖道长说,再现福州特有的中秋摆塔民俗文化,福州裴仙宫的初衷是,努力让过节模式有新的呈现,传统文化才能澎湃起时代的浪花。

他希望社会各界多多关注闽都民俗文化传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感,让更多福州人,尤其是更多福州年轻人读懂闽都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厚重,让“福文化”在当下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千年道观裴仙宫再现福州独有民俗中秋“摆塔”

本次活动借助现代传媒手段进行直播,并邀请了福建文史旅游垂直领域网络大V与广大网友互动,观看直播的人数达到55万+。充分展现“直播+传统文化”融合发展。

更大视角下的俯瞰:满载历史荣光的福建再度被国家赋能。

中央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厦金、福马等重点区域融合,推动闽台两地应通尽通、能融尽融,同时构建立体式、综合性的对台通道枢纽。

直播活动中的“闽台连线”环节,通过视频连线两岸的形式,分享了福州裴仙宫与台湾基隆代天宫的渊源,视频中台湾基隆代天宫展示了他们源自福州的中秋“摆塔”习俗,传递“闽台一家亲”血浓于水的同根同脉理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千年道观裴仙宫的一小步,生动诠释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风情,用中秋文化凝聚价值认同,能融尽融,以情促融。

责任编辑:赵睿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资讯频道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