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旅游频道>旅游资讯
分享

吴门桥拱券经撞击后受损。 □记者 赵晨民 摄

□苏报公益守护记者 赵晨民

吴门桥,与邻近的瑞光古塔、古水陆盘门,是苏州著名的“盘门三景”。然而今年5月,工作人员发现,吴门桥的拱券出现了一个缺口。因为这个缺口,河道管理处最近为此专门出台了涉河工程建设工作中文物保护实施细则,文保、水利等多部门对文物保护形成了联动机制。

与此同时,记者从盘门景区了解到,经过监测,吴门桥目前并无大碍。相关修缮工作即将启动。

清淤作业船撞了桥吴门桥拱券上出现一道缺口

昨天,记者在吴门桥的东北侧看到,拱券上有一道缺口。目测缺口长约50厘米、宽20厘米。在附近晨练的居民接受采访时表示,并不知道缺口是何时出现的。

记者从盘门风景名胜管理处了解到,今年5月底,景区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门桥的拱券东北侧出现了缺失、受损的情况。景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汇报。

在公安部门的支持下,景区确认该起事故发生在5月20日夜间11时左右,肇事船只当时正在附近河道内实施清淤作业。找到肇事方时,相关负责人并没有意识到撞击的竟然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5月28日,文保部门以及省、市结构专家来到现场,针对吴门桥破损情况进行了“会诊”。根据评估意见,桥体受撞击后,拱桥的整体结构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专家建议对桥体开展整体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和结论,再组织相关资质单位编制修缮方案。肇事船只所属单位从南京请来了专业潜水员,将被撞落水的石块打捞上岸并妥善保存。

监测结果未达到预警值

修缮工程即将启动

景区管理处邀请了苏州市测绘院,分别在7月底和8月底对吴门桥实施了监测。数据显示,沉降变形、位移、倾斜变形等数据的变化速率均未达到预警值。吴门桥未发现因此次撞击产生其他严重的受损情况,拱券整体未见明显形变,受撞击处的拱券石及其周边石构件亦未见明显的变形和碎裂。下一步的修缮对象主要为吴门桥受船只撞击而受损的拱券石。

盘门景区副总经理顾金芳介绍,经过这一次事故后,景区作为吴门桥的属地管理单位,按照文物保护条例,积极配合文保部门,对吴门桥增强巡查力度;另外,为了更好地保护吴门桥这座苏州城中最高的古桥,对于桥梁的沉降、位移、倾斜等现象继续进行定期的巡查及监测。

顾金芳告诉记者,由于吴门桥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文物局已经通过了相关的修缮方案,受损部位将通过粘接的方式进行修缮,后续还将根据专家意见对撞击产生的裂隙进行填充等工作。为保证吴门桥的安全,相关的监测工作还将定期进行。

古桥受损引发思考古城文物保护实现机制升级

苏州市河道管理处工作人员俞峰介绍,这一次事故发生后,苏州市河道管理处立即向所有承接河道清淤工作的项目负责人通报了情况,同时在苏州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施工区域附近的文保单位、古宅古建等进行了排查。为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该处还出台了《苏州市河道管理处涉河工程建设工作中文物保护实施细则》。

据了解,涉河工程不仅包括河道清淤,还有泵闸新(改扩)建、河道驳岸建设等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河道驳岸、紧邻河岸的古建古宅以及桥梁等如果保护措施不当,均有可能出现沉降、开裂甚至坍塌的状况。根据上述“实施细则”,今后,相关工程在施工前要在文物部门的指导下对相关文物进行排查并制定施工方案。施工单位要签订文物保护责任书,责任落实到岗到人。河道处还将邀请文物部门对项目负责人、管理人员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普法宣传和文物保护培训。施工期间要加强对文物的观测及巡查保护力度。河道管理处还将与文保单位建立联动机制,落实相关保护措施。工程结束后,相关单位要对文物进行全面复检。

吴门桥事故发生后,姑苏区人民检察院在苏州市人民检察院的指导下迅速介入,对相关单位的权责进行了梳理,并向相关单位发送检察建议,督促尽快对吴门桥进行修缮。

该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检察部副主任姚莉介绍,古城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各部门在发挥各自职能的基础上通力合作。这次吴门桥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积极作为,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减少了损失。相关工作机制的建立,不仅使涉河工程建设工作中的文物保护水平大大提升,还给整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责任编辑:胡君毓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相关阅读
关键词: 吴门桥拱券
最新旅游资讯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淬炼作风之刃 深耕为民沃土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