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编者按:据《苗族古歌》记载,大约在唐末宋初,苗族首次迁徙至剑河县境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锡绣服饰是剑河县境内最为独特的一种苗绣,已流传五六百年。其特征是使用金属“锡”来完成一件刺绣品,这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可谓绝无仅有。

2006年,剑河县苗族锡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声名鹊起。11月10日,记者走进剑河县,与苗族锡绣省级传承人龙女三九面对面,听她讲述这项“指尖上的绝技”。

锡绣大师龙女三九:老一辈流传的技艺不能丢

苗族锡绣省级传承人龙女三九

我叫龙女三九,是剑河县南寨镇展留村人。在古树环抱的村落里,世世代代流传着锡绣技艺。自我六七岁时,就开始跟母亲和寨子里的老人们学习锡绣、纺织、古歌等。

八岁时我开始正式学钩锡、上锡,那时我还不会剪锡,是妈妈帮我剪好后我来上。我用剪好的锡条去钩花,然后包在绣线上、压好。等学上锡时,我才晓得图案里面的路数。

锡绣大师龙女三九:老一辈流传的技艺不能丢

锡绣只需四种颜色的绣线和锡条,看似简单的图案,工序却十分复杂。

老一辈流传下来的锡绣图案,龙女三九保存得很好。在她看来,这是锡绣的精髓所在。

正宗的锡绣是不能在布上绘图的,图案的样式由布眼大小决定,加上每个绣花人的一双巧手和慧眼,绣出来的每块锡绣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不管怎么变,我们的绣法都要遵循老一辈流传下来的图案,一针一线都要按照布眼来,不能多也不能少,否则图案的韵味就没了。

我们的服饰很素雅,头帕、上衣、百褶裙和绑腿都是用蓝靛染布做的,颜色古旧暗沉。市场上卖的布太粗,要想做好锡绣服饰,必须得自己织布,一块成品布,至少需要十道工序。

锡绣大师龙女三九:老一辈流传的技艺不能丢

锡绣被誉为“低调的华丽”

锡绣是我们服饰的亮点,细密的锡条一点点固定在绣纹上,形成简洁工整、抽象而亮丽的立体图案。所以,我们也叫“锡绣苗”。锡绣一般装点在褂子的后摆,以及百褶裙的前摆,整套服饰好看得很,像古画一样。跟那些艳色的苗装不同,我们的锡绣服饰显得低调得多,但是做工的精致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寨子里逢年过节踩芦笙,大家都会穿上锡绣盛装。这个时候都是看衣不看人,大家会比较各自的锡绣做得怎么样,姑娘的锡绣服饰好看,大家就知道这姑娘的母亲能干。有些会锡绣但是没有姑娘的人家,羡慕得很啊,没有姑娘穿锡绣服,自己的手艺都没法展示出来。

龙女三九自2006年起,获奖无数。她说,因为锡绣,自己走出国门去到法国。看着锡绣走向世界,自己的高兴难以言喻。

虽然二十多年前我随夫迁到县城,但手上的锡绣技艺从没间断过,针线一上手,常常一绣就是一整天,但我不觉得累、也不觉得枯燥,心里眼里全是锡绣,针扎到手了也不觉得苦,就巴不得这一天时间长一点,再长一点。

锡绣是个技术活,但也是个耐力活。寨子里跟我一起长大的12个伙伴里,只有我一个人坚持绣到现在了。绣花开不得半点玩笑,要踏实用心才能绣好。

为更好接待慕名而来了解学习锡绣的人,龙女三九开了这间工作室,并接下不少订单,与家乡绣娘一起做锡绣。

现在锡绣越来越少,别人不做,但我要做,我们家中五代人全部做锡绣。现在女儿跟着我学锡绣,平时也有很多人到我工作室来学,或是邀请我出去给绣娘培训,我打心眼里觉得高兴。

我常常想,老一辈流传下来的宝贝,如果以后没了那就太可惜喽。我没读过书,没啥文化,但是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把手艺教给后人,让更多人知道锡绣,喜欢锡绣,学习锡绣!

口述/龙女三九

整理/图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王琳

责任编辑:赵睿

相关阅读
关键词: 锡绣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漫画台湾:我们都是中国人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