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铜尖上的非遗 一抹靛蓝绘制蜡染嫁衣

苗族蜡染传承人杨光艳用蜡绘制图案。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群 摄

“我们从小就学蜡染,打我出生起,母亲就给我做蜡染嫁衣,结婚穿蜡染是我们的传统。”苗族蜡染传承人杨光艳说。

从记事起,杨光艳的生活就没离开过蜡染,每到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他们都会穿上苗族蜡染盛装出席。在他们眼中,苗族蜡染是一种礼服,具有厚重的仪式感。

苗族蜡染历史悠久,在整个染织美术界享有盛名,被称为“东方古老的艺术之花”,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蝴蝶纹、鱼鸟纹、龙纹、旋涡纹……苗族蜡染花纹十分复杂,但却全部深深地印刻在杨光艳的脑海中。不到半小时的功夫,一只鸟的雏形便在她的笔下“活”了起来。

“绘制蜡染的蜡需要高温煮沸,笔是由两个薄薄的铜片制作而成。”杨光艳介绍说,阿姐们手艺娴熟,一般情况下,绘制一气呵成,而上蜡时出错误是改不了的,最好的方法是在随后绘制的图案中将其完美地融入,不留一丝痕迹。

苗族蜡染有三道工序,先上蜡,再染色,最后缝制成衣服。杨光艳向记者展示了苗族蜡染的第一道工序——上蜡,所谓上蜡就是在画布上用加热的蜡绘制图案,龙纹、星辰山川纹等各种图案应有尽有,“苗族的龙跟汉族的龙不一样,苗龙没有爪子。”

杨光艳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没过上学,就在家里跟着大人们学习做蜡染。蜡染是当地人的特色手艺,不仅女孩们从小接受蜡染技艺的熏陶,男孩们亦是如此。

“我们平时得下地干农活,只有空闲的时候才会做蜡染,所以做一件衣服需要很长时间。”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因为有了专门的苗族蜡染厂,杨光艳平时会在那里上班。

杨光艳口中的蜡染厂,是一个有着三四十人的小作坊,厂里生产的蜡染是全手工的,阿姐们平日就聚集在那里劳作。

苗族蜡染常常被当地人视为庄重的礼服,一般家里有女孩出生后,母亲们便开始张罗着给孩子做蜡染嫁衣,杨光艳的女儿今年13岁,她的嫁衣目前已经完成一大半。(记者 张群)

铜尖上的非遗 一抹靛蓝绘制蜡染嫁衣

绘制图案的蜡和笔。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群摄

铜尖上的非遗 一抹靛蓝绘制蜡染嫁衣

杨光艳在绘制图案。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群摄

铜尖上的非遗 一抹靛蓝绘制蜡染嫁衣

经第一道工序上蜡后的作品。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群摄

铜尖上的非遗 一抹靛蓝绘制蜡染嫁衣

经第二道工序染色后的作品。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群摄

铜尖上的非遗 一抹靛蓝绘制蜡染嫁衣

经第三道工序缝制后的苗族蜡染成品。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群摄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知名电竞企业遭“跨省执法” 超4亿资金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