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晚,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在国家大剧院首次上演,演出现场座无虚席。杨承鸿 摄
当代先锋网讯(记者 姚远)1月8日晚,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在国家大剧院首次上演。这是继苗族歌舞剧《仰欧桑》之后,由中央民族乐团与贵州省黔东南州联合推出的又一项民族文化精品,也是首个登上国家大剧院的侗族大歌题材剧目。
《行歌坐月》改编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民间文学作品《珠郎娘美》,讲述侗族“歌仙”娘美与侗族小伙珠郎凄美的爱情故事。在剧中,侗族大歌首次与民族管弦乐结合,融入侗族舞蹈、服饰、乐器、民俗等元素,为1700余名观众呈上了一出视听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除了有中央民族乐团、中央民族乐团合唱团、黔东南州歌舞团、从江县民族艺术团等选派的精兵强将,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从江县小黄村村民组建的侗族大歌队。
1月8日晚,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在国家大剧院首次上演。图为展现生活场景。杨承鸿 摄
60人的歌队,年龄最大的超过80岁,最小的不到10岁,有的父女齐上阵,有的姐妹共亮相,还有的是三代同堂演出。他们共演唱了《夏蝉之歌》等三首侗族大歌,以及《侗族劳动歌》、《娘美传歌》等近十首传统曲目,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天籁之音”,引得观众掌声不断。
除此之外,牛腿琴、侗琵琶等民族乐器也成为演出的一大亮点。特别是牛腿琴与交响乐队的合奏,曲声悠扬,音色明亮,让观众赞誉有加。
“牛腿琴的领奏太棒了!”北京市民宋先生与老伴都是中央民族乐团的忠实粉丝,这是他们第一次欣赏侗族大歌音乐诗剧,也是第一次见到牛腿琴。“牛腿琴可以采用独奏的形式,应该让更多人听到这么美妙的音乐。”
1月8日晚,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在国家大剧院首次上演。图为男女主角。杨承鸿 摄
“推出《行歌坐月》,为的是展现侗族儿女的真、善、美,展现侗族文化的多姿多彩。”黔东南州歌舞团艺术总监蒋步先,不仅是《行歌坐月》的编剧,也是牛腿琴演奏的表演者。他表示,希望通过音乐诗剧的形式、通过国家大剧院的平台,让侗族文化走出去,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侗族文化的魅力。
事实上,《行歌坐月》“走出去”的成效已经开始显现。演出当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座无虚席,演出前几天,1725张票已经被抢购一空。并且,来观看演出的观众,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北京市民赵小姐说,她通过网络早早预订了门票,看完演出觉得非常值得。“不仅看到了珠郎与娘美的爱情,还看到了侗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受到了民族艺术的熏陶。特别是剧中展现的纺织、种地、对歌等侗族同胞生活的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来自墨西哥的留学生约瑟芬,是第一次接触这个“神秘的民族”。侗族大歌让她沉浸其中,连连称赞,“好听、好看,我也希望到贵州去看一看”。
这样的演出效果,对于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来说,并不意外。他表示,中央民族乐团与黔东南州歌舞团携手合作,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仰欧桑》和《行歌坐月》的成功上演,说明贵州的民族文化有很大的市场。“我们和黔东南州还要进一步合作,通过改编加工,创作出一台非遗特色的民族器乐音乐会。”
下一步,《行歌坐月》将在全国巡回演出,2016年还将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表演。“最终,《行歌坐月》将打造成为文化旅游精品项目,落户从江县长期演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黔东南州歌舞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常海介绍。
责任编辑:赵睿
- 万人齐声合唱侗族大歌 创吉尼斯纪录之最2017-12-19
-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
世界遗产武当山,冰雪奇缘正在上演!2018-01-19
-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 漫画台湾:我们都是中国人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