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东南网1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张颖)

2018年被视为乡村振兴元年。今年的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开展了关于乡村振兴的头脑风暴。

他们的共识是,要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重在激活三农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塑城乡关系,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走好特色路,唱好融合戏

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漳浦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庆华分享了田园综合体创建经验。他说,建设中的漳浦(石榴)田园综合体,承载着这个农业大县关于乡村振兴的理念与构想。

“传统的农业开发模式,已无法满足农业供给侧改革新形势下产业升级、三产融合发展等要求。”黄庆华说,作为省级试点,漳浦(石榴)田园综合体将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等,聚合循环农业、创业农业、农事体验等多元业态,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今年,该项目计划投资额超过5亿元。

“我省农业发展主要呈现结构性矛盾,亟待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重塑农业产业体系。”省政协委员、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方表示,特色农业是福建优势所在,农业供给侧改革首先要走好特色路,推动优势特色农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与品牌化,“要利用武夷岩茶这一区域公共品牌,推动茶产业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发展,同时打好‘数字+’‘标准化+’组合拳,提升茶产业整体结构和品质”。

走好特色路,还要唱好融合戏。

省人大代表、南靖县金观音合作社理事长赖玉春所在的南靖县南坑镇葛竹村,临近九龙江支流西溪的源头,坐拥万亩茶山,生态禀赋优越。“由于地处偏远山区,我们有限的知名度阻碍着茶叶销售走得更远。”2016年,赖玉春发起举办枳实花节,并借助互联网渠道进行推介,让当地万亩生态茶园、枳实花海风光、古民居资源进入公众视线,民宿、农家乐、茶园观光、茶事体验、文创伴手礼等新型业态也得以导入。去年的枳实花节,村里单日客流量近万人。

观点的碰撞,同样发生在两会会场之外。福州大学区域与城乡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税伟认为,农业现代化应有多元主体参与。“目前,福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9万多个,但规范社不到10%,参社农户比例仅5.9%,小而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仍是我省农业的主要经营形态。”税伟表示,当下应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依据各地实际情况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业”“中介组织或协会+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振兴农业产业离不开大数据支撑。省政协委员、福建飞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建议,制定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有效机制,充分调动涉农IT企业参与“数字农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跨界产业资金参与“数字农业”建设的资本推动作用。

聚合多元人才,合力再造乡土

省人大代表、南平市直机关党工委组织部部长周远韬的另一个身份,是建瓯市小松镇湖头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近3年,他见证并参与了湖头村的发展蜕变。

“湖头村地处闽北山区,本是一个传统农业村落。近年来,我们依托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超过1.5万元。”周远韬认为,福建广泛实践的科技特派员和下派村支书制度,正在为广大乡村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他建议,进一步组织好工作队,提高其覆盖面与帮扶深度。

除了驻村干部与科技特派员,代表委员们还呼唤更加多元的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与发展。

省人大代表、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书记钟爱雪,深知人才对于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性。“近十年来,诸多茶企最大的压力就是茶叶人才的缺乏。以福鼎为例,当地白茶企业除了每年向浙江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院校引进少量专业人才外,只能向其他高校引进非茶叶专业的人才,专业人才不足制约了福鼎白茶的发展步伐。”因此,她建议,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开办福鼎白茶学院,深入进行白茶科研,挖掘与弘扬茶文化,为白茶产业培养专业人才。

如何更好地引进乡村振兴人才?赖玉春分享了南靖的“乡梦”计划。她介绍说,南靖县启动以“筑梦天下·圆梦土楼”为主题的全球招商计划。该计划以“乡梦”之名,呼唤返乡青年来到土楼故里,参与再造乡土。“然而,乡村创业投资大、回报周期长、风险高,这让许多有心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望而却步。”赖玉春说。

对此,省政协委员、古田县聚珍堂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姚丽云认为,福建应建立完善大学生返乡创业工作机制,将其纳入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进行全省性工作部署。“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建立健全返乡创业大学生培养机制,加强大学生返乡创业项目设计,推动高校在农村的产学研转化,加强大学生返乡创业保障支持,形成政策支持、资金扶持、辅导机制、宣传体系等全链条服务。”姚丽云说。

“呼唤各路人才回流乡土,还需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省人大代表、漳州龙海市港尾镇卓岐村党委书记王俊欣长期关注福建日报于2015年推出的栏目《助村》,“近3年中,这个平台诞生了大量助村助农的故事,向广大创业者推荐了不少‘风口’上的三农项目,展现了新农人的风采,同时不乏对农林产业与市场的深度观察与思考,可视为沟通乡村与城市的平台,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窗口。”

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红利

省人大代表、南平建瓯市房道镇埂尾村党支部书记黄其明,反复强调科技创新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近年来,建瓯笋竹价格持续走低,去年毛竹产地平均收购价仅约每吨420元。”黄其明表示,尽管建瓯笋竹资源丰富,但其产业规模效应并未真正发挥,“现有企业规模总体小且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

因此,黄其明建言,探索校企合作开发机制,提升科研水平,开发高精产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在笋加工方面,加快开发竹笋蛋白、竹笋膳食纤维内含物提取等;在竹加工方面,注重开发竹纤维、竹家具、竹建筑等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竹质结构材料。”黄其明表示,针对笋壳污染问题,应加快技术攻关和科技转化,实现笋竹从用竹杆到用全竹、从物理利用到生化利用,从单纯加工到链式应用的跨越,达到全竹高效利用。

省人大代表、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江文清则认为,应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创新水平。“目前,科技人员与农业企业的联系多以顾问的形式,较为松散,科技成果转化程度相当有限。”江文清认为,应该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等形式,与农民和专业合作社、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为体制内技术人员创业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此外,包括植物新品种权、专利权等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应进一步加强。

机制与制度创新同样重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海域使用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黄其明所在的埂尾村是一个高度城镇化的建制村,缺乏主导产业。因此,村里计划效仿福州市闽侯县的做法,将土地资源变成资产,让村民成为股民,并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

责任编辑:林晗枝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