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专题地图>专题要闻
分享

“今谓西国有淡歰汁,点之成缬,如此方蜡点缬也。”蜡染,古称为“蜡缬”,是传统民间手工印染技艺。

除了文献、史志书籍记载外,不少文人雅士的诗词中也对蜡染有所描述,如康熙时期贵州诗人田榕的“浓妆只因悬珠好,雾争如绘蜡精”;清光绪年间贵州普定人刘韫良《苗族杂咏》中的“满襟蜡绘花纹巧,染就花纹当绣裳”

随着信息时代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深藏山中村寨的贵州蜡染,被愈来愈多的世人所知。而它独有的自然之美,带着神秘而古朴的气息惊艳了国际。

着草木之色 绘就贵州蜡染

说到蜡染,必须得提丹寨。丹寨蜡染以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做素材,创造者们想象异常大胆,简练传神,乡土气浓,富有童话般的梦幻色彩。轻着草木之色,便能绘就出惊艳世人蜡染图案。

贵州蜡染:从山野到国际 画在布上的“自然”惊艳众人

杨光艳正在进行蜡染创作

铜刀作笔,蜂蜡为墨。身着民族服装的苗族妇女杨光艳手执铜质蜡刀,右手轻画,一只蝴蝶瞬间跃然纸上。“我现在画的这个叫花鸟蝴蝶图,是我们苗族的特色图案。”杨光艳说,她从小就跟母亲学习蜡染,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的画龄了。

贵州蜡染:从山野到国际 画在布上的“自然”惊艳众人

杨光艳创作的蜡染图案

曾经,因地处边远闭塞、科学文化相对落后的地理坏境里,丹寨经济发展缓慢。长期处于与外界隔绝的少数民族村民们在艰苦的坏境中,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逐渐完成和完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系,有意无意间便将古老的蜡染工艺保留下来。贵州丹寨蜡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一个又一个画娘的手中传承下来。

生活经验赋予了许多少数民族女性自然通透的作画能力,每一尺布上的图案该如何呈现,她们了然于心、信手拈来。在少数民族地区,常可看见这样一幅画面:以铜刀作笔、以蜂蜡为墨,铺上一块素色的手织布,技艺娴熟的她们便可作画。

村民们通过自己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绘、浸染剪裁,织出一片“新天地”。他们在生活中、劳动里,长期受优美纯净的大自然熏陶,加之寄托着美好的理想和对图腾的崇拜虔诚,一代又一代的少数民族村民传承着这精妙的民族工艺。

丹寨苗族蜡染 美誉传遍海内外

“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早在秦汉时代,苗族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在《贵州通志》记载中,这种蜡染布曾被称为“阑干斑布”。

在贵州蜡染地区,丹寨县的苗族蜡染可谓称得上“翘楚”。当地蜡染有着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的特点,从蜡染的纹样图案的分类上,主要可分为蝴蝶纹、鱼鸟纹、蜈蚣纹、龙纹、马蹄纹、旋涡纹、梨花纹、铜鼓纹八大类。但这八种蜡染纹样也仅是丹寨苗族中常见的主要纹样之一,还有大自然里的花草树木、山水风光均可绘制成蜡染纹样。宰牛祭祖时套牛用的藤套或是连着头盖骨的牛角形状,也可成为蜡染的吉祥纹样……

贵州蜡染:从山野到国际 画在布上的“自然”惊艳众人

丹寨宁航蜡染传习所的画娘创作作品

在传统手工艺日渐式微的今天,深山中的丹寨人仍执着地坚守着从纺纱织布、点蜡、画蜡再到浸染、晾晒这样一套完整而复杂的工序。也正是这样的执着换得了回报——2006年,丹寨蜡染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土生土长的丹寨人,也许世世代代都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他们习以为常的蜡染技艺会被如此珍视,甚至飘洋过海到大洋彼岸,被更多人认识和喜爱。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丹寨相继有王阿勇、杨芳等民间蜡染艺人应邀携作品到美国、法国、香港等地展出,受到了国际上专家学者的一致称赞。其中,王阿勇曾经两次到美国白宫进行蜡染表演,她还应邀到当时的里根总统家中赴宴,其多幅作品被白宫收藏。而丹寨蜡染“东方第一染”的美誉也被传遍海内外。

如今,充满“苗山野趣”的丹寨蜡染不再是被人轻视的“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的“山间野花”了,而是成为属于全人类的艺术瑰宝。它们逐渐走出穷山僻壤的封闭山寨,走进美术研究的艺术殿堂,走向城市、走向世界、走向市场,或成为珍贵的收藏装饰、或成为最时髦的服饰材料……

传统蜡染融合创新 打造“贵州名片”

贵州蜡染:从山野到国际 画在布上的“自然”惊艳众人

贵州丹寨宁航蜡染技艺传习所负责人 宁曼丽

丹寨蜡染是一门包括纺织、印染、绘画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综合技艺,因此,这里的蜡染能手能竭力秉承着特定当地的风格,外在的民族熏陶浸润、染织习俗的耳濡目染,内在的勤思苦练、坚持不懈,是蜡染能手通往“妙笔生花”的必备条件。

“蜡染是手工技艺,它耗时耗力,却收入甚微,面临技艺失传的可能。”贵州丹寨宁航蜡染技艺传习所负责人宁曼丽表示,丹寨有许多妙手生花的绣娘,但她们都隐藏在山野里。为了完好地保存丹寨蜡染技术,8年前,她创办了宁航蜡染传习所并召集了一批有技术,热爱蜡染的画娘,大家生活在一块,共同做着一件事——通过匠心手艺保护和传承蜡染。

贵州蜡染:从山野到国际 画在布上的“自然”惊艳众人

在宁航传习所,画娘吴正琴正在蜡染创作

从最初的3人到现在的48个人,传习所增加的不仅是人数,还有对丹寨蜡染传承的信心。在2011年12月,贵州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被评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的蜡染能手对民族文化的深刻领悟,对各种技法的融会贯通,才使得蜡染艺术不断传承创新、发扬光大。

时代总是在不断的更新交替,历史也只有顺应规律才能继续走下去。同样,作为非遗的蜡染,也需要在保护与传承中融合创新。

贵州蜡染:从山野到国际 画在布上的“自然”惊艳众人

蜡染图案与瓷器的融合

“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觉得这句话不是特别完整,应该是民族的元素,世界的眼光才能走得更远。”宁曼丽表示,他们把现代的一些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蜡染创作当中,做出一些符合时代气息的衍生品,让它赋予新的生命力,这样才会走得更远。

现在,宁航的画娘们将自己的创作印在围巾上、刻在瓷器中,让现代的物品成为传统蜡染的新载体。

贵州蜡染:从山野到国际 画在布上的“自然”惊艳众人

苗族图案蜡染在围巾上

贵州蜡染:从山野到国际 画在布上的“自然”惊艳众人

蜡染技艺与香包的衍生品

目前,丹寨县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富民发展模式,多家公司入驻,他们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和自身优势,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工艺。

贵州注重蜡染人才的培养和品牌的建设,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蜡染工艺品,还使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助推苗族蜡染跨步发展。此外,更是以“演”为媒,展现非遗文化风采。进一步挖掘蜡染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并借助表演民俗文化展演、或是时尚高端舞台,通过各种各样生动的演示,展示出贵州蜡染的文化底蕴,不负“蜡染之乡”“东方第一染”等美誉。(记者 王琳 周雅萌 韦一茜)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专题要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州金汤社区举办2024年福建省社会科学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